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朱伯原赏析

赠朱伯原

宋 · 杨杰
张籍心不盲,何为盲于目。
伯原道不病,今也病在足。
及第二十年,未识太仓粟。
乐圃德义重,可敌万钟禄。
世味觉幻梦,老把华严读。
九会发渊微,赞文焕珠玉。
洞庭秋月澄,吴门春草绿。
香海泛虚舟,不慑鱼龙触。

鉴赏

这首诗《赠朱伯原》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朱伯原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首句“张籍心不盲,何为盲于目”,以张籍为例,暗喻朱伯原内心明亮,却可能在某些事物上有所忽视或误解,巧妙地引出下文对朱伯原的观察与评价。接着,“伯原道不病,今也病在足”进一步指出朱伯原在道德上并无问题,但可能在行动或实践层面有所欠缺,形象地描绘了其人格与行为的平衡。

“及第二十年,未识太仓粟”一句,以时间的推移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为背景,暗示朱伯原虽已度过多年,但仍未完全理解或体验到生活的丰富与复杂,强调了成长与认知的重要性。

“乐圃德义重,可敌万钟禄”则高度赞扬了朱伯原在道德与义行上的重视,认为其价值远超物质财富,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肯定。

“世味觉幻梦,老把华严读”揭示了朱伯原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即认识到其变幻无常的本质,选择通过阅读佛教经典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九会发渊微,赞文焕珠玉”表达了对朱伯原学识与思想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见解深邃,文采斐然,如同珍珠与美玉般珍贵。

最后,“洞庭秋月澄,吴门春草绿。香海泛虚舟,不慑鱼龙触”以自然景象为喻,描绘了朱伯原心境的宁静与自由,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与挑战,也能保持自我,不受干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伯原性格、思想、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刻的理解与欣赏,同时也传达了对个人成长、道德修养以及精神追求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