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地理齐君龙吉赏析

赠地理齐君龙吉

宋末元初 · 方回
积善出公侯,今于葬地求。
樊崇如叵测,郭璞殆徒谋。
折臂终难验,控颐自可忧。
未抛金锁甲,焉问土馒头。

拼音版原文

shànchūgōnghóujīnzàngqiú

fánchóngguōdàimóu

zhézhōngnányànkòngyōu

wèipāojīnsuǒjiǎyānwènmántóu

翻译

积累善行能出人头地成为公侯,如今却在墓地寻求答案。
樊崇的行为难以预料,郭璞的谋划可能也只是空想。
断臂的预言终究无法验证,控制住面容的忧虑始终存在。
还未放弃黄金铠甲般的财富,怎会关心泥土中的坟墓呢?

注释

积善:积累善行。
公侯:古代贵族爵位。
葬地:墓地,此处指生死之事。
樊崇:东汉农民起义领袖。
叵测:难以预测,不可捉摸。
郭璞:晋代学者,擅长卜筮。
殆:大概,恐怕。
折臂:预言中表示灾难的象征。
控颐:控制面容,暗示掩饰内心。
金锁甲:比喻财富或权势。
土馒头:民间对坟墓的俗称。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功名难以长久保持的感慨。通过描绘古代圣贤积善得福,乃至公侯的地位,以及现实中求取这些地位的艰辛和不可预测性,诗人传达了对朋友能够超越世俗功名之争,寻找内心平静与真知的希望。

首句“积善出公侯,今于葬地求”指的是古代圣贤因其德行而得到尊贵的地位,但现实中即便是在墓地,也有人在追求这些功名。接着,“樊崇如叵测,郭璞殆徒谋”则是通过历史上樊崇、郭璞等人的例子来说明,即使古人也有为功名所累的人。

诗的后半部分“折臂终难验,控颐自可忧”表达了对于那些只追求外在荣耀而不关心内心世界的行为感到困惑和忧虑。最后,“未抛金锁甲,焉问土馒头”则是希望朋友不要被物质的荣华所束缚,而应该追寻更加纯粹、真实的心灵食粮。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圣贤与现实功名之争,以及内心世界与外在荣耀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能够超越世俗,达到精神上的自我实现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