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张明府独乐园图二首(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熙宁相住半山寺,元祐人宗独乐园。
早起庵中钓鱼手,未应宣靖失中原。
早起庵中钓鱼手,未应宣靖失中原。
注释
熙宁:宋神宗年号。相住:居住。
半山寺:寺庙名。
元祐:宋哲宗年号。
人宗:推崇。
独乐园:苏轼的园林住所。
庵中:庵房内。
钓鱼手:擅长钓鱼的人。
宣靖: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庙号,代指北宋朝廷。
失中原:丢失中原地区。
翻译
熙宁年间我在半山寺居住元祐时期人们尊崇独乐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创作,名为《跋张明府独乐园图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熙宁、元祐两朝寺庵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世的无奈。
"熙宁相住半山寺,元祐人宗独乐园。"
这里描述的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居住选择。熙宁时期(1068-1077年),人们共同居住在半山的寺庙中,而到了元祐时期(1086-1094年),则是个人寻求心灵的寄托,宗族成员各自享受独乐园中的安宁。通过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和平年代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
"早起庵中钓鱼手,未应宣靖失中原。"
这一句则描绘了一位隐者清晨在庵中垂钓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然而,随后提到“未应宣靖失中原”,表明尽管内心渴望安宁,但现实中的战乱使得中原(指中国中央平原地区,即黄河流域一带)无法获得真正的和平。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动荡时世的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追求,也抒写了时代变迁下个人命运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