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藤行
宋末元初 · 戴表元
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猬。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来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四明山下农民艰辛的生活。诗中以“君不见”开头,引出农人在严寒季节种植麦子,五月就能收获的情景,展现出他们勤劳与坚韧。春日里,他们没有其他生计,每日攀爬远冈采集藤条,尽管山深虎少,但生活艰难,连休息时都带着疲态。
诗人通过“忽然遇藤”至“对面闻声不见人”的描述,展现了采藤过程中的紧张与神秘感,藤花如猬落下,象征着劳动的繁重。傍晚归来,家中妻儿懒于炊事,反映出生活的贫困。海贾的到来带来了些许希望,大藤可换取粮食,小藤也能在市场上换钱,买来的官粳米虽甜,却只能勉强果腹。
然而,丰收的南村麦子却无人收割,因为农人为了换取粮食,不得不忍受饥饿,每天关门哭泣。整首诗以采藤为线索,生动展示了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农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