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鹤皋入京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故人天上调金鼎,应念先生苜蓿盘。
博士不烦重讲席,拾遗无复叹儒冠。
蓬莱海阔还须险,太华峰高不道寒。
茅屋三间老书客,逢人懒问日长安。
博士不烦重讲席,拾遗无复叹儒冠。
蓬莱海阔还须险,太华峰高不道寒。
茅屋三间老书客,逢人懒问日长安。
注释
故人:老朋友。天上:天宫。
调金鼎:炼丹。
先生:诗人自指。
苜蓿盘:粗茶淡饭。
博士:古代学官。
重讲席:重复授课。
拾遗:诗人自谦,意为不再有失落或遗憾。
儒冠:儒者之冠,代指儒者身份。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海阔:遥远。
险:艰险。
太华峰:华山。
不道寒:不顾寒冷。
茅屋:简陋的房屋。
老书客:老读书人。
逢人:遇到他人。
日长安:每日的京城动态。
翻译
老朋友在天宫炼丹,想必会想起我粗茶淡饭的生活。不再需要博士重复授课,不再感叹自己身为儒者的命运。
即使蓬莱仙境遥远且艰险,太华山峰高峻不畏严寒。
我这个老书生住在简陋的茅屋里,懒得去打听外面世界的变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为友人朱鹤皋进京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士人境遇的感慨。首句“故人天上调金鼎”以夸张手法,想象友人在京城地位显赫,犹如神仙般调和金鼎,暗寓其仕途有望。接着,“应念先生苜蓿盘”则表达了对友人忆起往昔清贫生活的关怀,暗示了对官场浮沉的深沉思考。
“博士不烦重讲席,拾遗无复叹儒冠”两句,通过赞美朱鹤皋的学识和才能,表明他无需再为讲学而忧虑,也不必像旧时儒生那样感叹命运多舛。接下来,“蓬莱海阔还须险,太华峰高不道寒”以蓬莱仙境和华山比喻京城的复杂与艰难,提醒友人仕途虽风光,但挑战犹在。
最后,“茅屋三间老书客,逢人懒问日长安”以自我形象作结,诗人自谦为一介老书客,对世事变迁已不太关心,只愿静心读书,不再过多关注朝堂之事。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士人命运的深沉感慨,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风骨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