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钤
宋 · 苏辙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
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
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
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扬雄:汉代学者,此处指诗人自己。成都:地名,诗人的故乡。
王孙:贵族青年或尊称他人。
驰驿骑:疾驰驿站的马匹,形容行动迅速。
禅房:僧人修行的居所。
壁像:墙壁上的绘画或题字。
德厚:品德高尚。
三世将:连续三代有德行的人。
时平:社会安定。
万夫齐:众人团结一致。
翻译
年迈的扬雄长久渴望回家,他的家在成都更往西边。偶然遇见贵族青年,他急忙骑马前往,关心地询问乡亲们农事耕犁。
无论走到禅房何处,都能寻得快乐,你家墙壁上还有旧时的题诗。
德行深厚的人无需担忧三代传承,如今时局太平,百姓齐心协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友人高士敦赴成都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成都风土的怀念。首句“扬雄老病久思归”借扬雄之名,寓言高士敦年老多病,渴望回归故乡成都;“家在成都更向西”进一步描绘了成都的位置,显出对家乡的深情。
“邂逅王孙驰驿骑”中的“王孙”是对高士敦的尊称,意味着他将乘坐驿站快马前往成都,暗示旅程的急切与重要性。“丁宁父老问耕犁”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高士敦能关心民间疾苦,询问农事,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描绘了成都的禅寺文化,暗示友人可以在闲暇时欣赏艺术,体验宁静的生活。“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则是对高士敦品德的赞美,祝愿他在成都不仅能以德服人,还能引领当地百姓和睦相处,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社会图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成都风土人情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治世理想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