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三)
宋 · 汪莘
群处那相合,单栖正自如。
好言天外事,懒读世间书。
指直笔难把,唇濡砚屡嘘。
倾壶有馀沥,窥瓮得残菹。
好言天外事,懒读世间书。
指直笔难把,唇濡砚屡嘘。
倾壶有馀沥,窥瓮得残菹。
注释
群处:与人交往。相合:和谐相处。
单栖:独处。
自如:自然舒适。
好言:喜欢谈论。
天外事:超出日常的事物。
懒读:不愿阅读。
世间书:世俗的书籍。
指直:手指僵硬。
笔难把:握笔困难。
唇濡:嘴唇湿润。
砚屡嘘:常常为研墨而吹气。
倾壶:倒酒。
馀沥:剩余的酒液。
窥瓮:从瓦罐中看。
残菹:剩下的腌菜。
翻译
在人群中反而难以相处,独自一人反而更自在。喜欢谈论天外奇谈,懒得阅读尘世的书籍。
手指僵硬,握笔艰难,嘴唇润湿,常为研墨而吹气。
倒酒还有剩余,从瓦罐中舀取残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退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群处那相合,单栖正自如"表达了诗人对于与世隔绝、独居一隅的喜悦和满足。"好言天外事,懒读世间书"则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琐事不感兴趣,而愿意谈论超脱于现实之上的高远话题。
"指直笔难把,唇濡砚屡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饮酒作画的生活情景,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艺术享受。接下来的"倾壶有馀沥,窥瓮得残菹"则写出了诗人对待食物的随性态度,即便是简单的食物,也能在其闲适的心境中找到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这种淡泊明志、简约自在的生活哲学,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一种典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