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崔渥冥会杂诗(其三)
唐 · 湘妃庙
鸾舆昔日出蒲关,一去苍梧更不还。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注释
鸾舆:皇帝的车驾,指代帝王。蒲关:地名,古关隘,这里指帝王离开的地方。
苍梧:古地名,传说中舜帝南巡去世的地方,此指帝王去世之地。
留:留下,遗留。
千古恨:长久的遗憾,指帝王之死或未能归来的遗憾。
湘江:水名,流经湖南,与舜帝相关的传说发生地。
竹犹斑:竹子上仍有斑点,典故出自湘妃泪洒竹成斑,象征哀伤与思念。
翻译
皇帝的车驾昔年离开了蒲关,前往苍梧后再也没有回还。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女词人、被封为 湘妃的玉真公主所作,表达了她对逝去岁月和失去爱情的深沉哀思。诗中“鸾舆昔日出蒲关,一去苍梧更不还”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之痛,"鸾舆"指的是古代帝王或尊贵者的车驾,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蒲关"则是古时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暗示远行的艰辛和不可逆转的命运。诗人通过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辉煌岁月的无尽怀念。
接着,“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她似乎在自问,如果不把这些深沉的哀愁保留下来,让后人铭记,又怎能解释湘江边竹叶斑驳之谜呢?这里的“千古恨”和“竹犹斑”都是对往昔美好而又痛苦回忆的隐喻,通过这样的比兴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尽哀愁,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渺茫。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她那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