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中秋玩月和合溪
明 · 黄衷
尘世清光重此时,夜晴那惜倚阑迟。
槎通银浦客何去,秋遍唐宫人未知。
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
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
槎通银浦客何去,秋遍唐宫人未知。
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
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丁丑年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尘世清光重此时,夜晴那惜倚阑迟”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洗,清冷而明亮,即使倚靠栏杆稍晚,也毫不在意,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颔联“槎通银浦客何去,秋遍唐宫人未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槎(木筏)通向银河的故事,以及唐朝宫廷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与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知性。
颈联“轮转高山看桂满,席妨深树命樽移”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山之上,观赏满树桂花的景象,同时因为树荫遮挡,不得不移动酒樽以继续饮酒。这一联既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尾联“酣歌不作西岩望,神魄休疑我是谁”表达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忘却世俗烦恼,不再忧虑自己的身份与命运,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中秋赏月这一主题,融合了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