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衣
腹皮皱百摺,髀肉宽一握。
沈痾两年馀,衰体半标落。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
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
寡食幸自清,辟谷底须学。
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晨兴:早晨起来。愕:惊讶。
腹皮:腹部皮肤。
髀肉:大腿脂肪。
沈痾:久病。
衰体:虚弱之躯。
宿尘垢:尘世垢。
新澡濯:洗净新衣。
肥:肥胖。
削:消瘦。
无发:无须发。
僧:僧侣。
八十:八十岁。
九十:九十岁。
寡食:少吃。
辟谷:辟谷修行。
飞仙:飞天仙人。
御风:驾驭清风。
肥瘠想:计较肥瘦。
秋衣:秋天的衣服。
翻译
早晨起来换新衣,审视自己惊讶发现。腹部皮肤如百褶,大腿脂肪宽过一握。
久病缠身已两年,虚弱之躯大半凋零。
暂且留住尘世垢,别急着洗净新衣。
还未洗澡身体尚胖,洗后肌肤反而消瘦。
无发已成僧侣样,有骨却不如鹤轻盈。
明年我已八十岁,感觉仿佛九十岁临近。
少吃清淡已使我清心,辟谷修行还需学习。
如此可做飞天仙人,驾驭清风直上云霄。
为何还要计较肥瘦,秋天的衣服还得准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早晨更换新衣服时,对自己身体衰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身体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出诗人面对衰老的坦然与自嘲。
“晨兴换新衣,视身忽潜愕。”开篇便以更衣之举,引出了对自身老化状态的审视。这里“潜愕”二字传达了一种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复杂情感。
“腹皮皱百摺,髀肉宽一握。”诗人通过对身体皮肤和肌肉变化的具体描绘,展示了时间对身体带来的无情刻痕。这种生动的形象化语言,不仅传达了外在衰老,更触及内心深处的感受。
“沈痾两年馀,衰体半标落。”这里,“沉痾”暗示着病痛的折磨,而“衰体”则直接点明身体的衰败。这两句勾勒出诗人长期患病和身体虚弱的现状。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即便是沐浴清洁,也显得无力回天。这里,“宿尘垢”和“新澡濯”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衰老的无情。
接下来几句:“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通过对沐浴前后身体变化的描写,强化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消减的主题。从“尚肥”到“转削”,是衰老的过程,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深化。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在这两句中,“无发”和“有骨”象征着生命力气的消退,同时也隐喻了对未来生的期待与渴望。这里,“僧”与“鹤”都是长寿和高洁的象征,诗人自比之下,不仅是在形体上,更在精神层面上感受到了衰老。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时间对肉身的侵蚀,使得诗人的感觉远超其实际年龄,这种感慨折射出对生命流逝速度的无力感受。
最后几句:“寡食幸自清,辟谷底须学。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在衰老之中,诗人仍保持着一份淡泊名利、简约生活的态度,并以此作为抵抗时间的方式。这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对生命最后阶段的一种积极面对。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结尾处,以“如何”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衰老变化的困惑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对岁月仍存留的关切。即使身体已经瘦弱,但心中依旧有着为寒冷秋日准备衣物的想法,这不仅是对生命最后时光的一种安排,更是一种生之希望的持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疾病与死亡的复杂心态。它既是对个人生命历程的书写,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