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史君喜雨
宋 · 刘克庄
雄乌忽变作雌霓,太守为坛水畔祠。
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
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
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
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
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
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雌霓:指彩虹中的红色部分,象征女性或柔和的颜色。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此处指祭祀的人。
挹彼:汲取、获取。
铃斋:书房,因挂有铃铛而得名,代指文人书斋。
翻译
一只雄性的乌鸦突然变成彩虹,太守在水边筑坛祭祀。感谢龙公从水中汲取,告诉风伯不要随意吹动。
麦穗虽已略显黑色,但还不算晚,秧苗刚抽出青绿的针尖还未过播种时节。
想象你在书斋中听到雨滴声,笔下又写出新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春雨给农作物带来的滋润。开篇“雄乌忽变作雌霓”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天气变化,乌云密布转瞬间化作细小的雨点,这种自然景象的刻画充满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喜悦。紧接着,“太守为坛水畔祠”一句,则表现了地方官员因应民心而举行祭祀求雨之仪式,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多谢龙公来挹彼,寄声风伯莫吹之”两句中,“龙公”指的是掌管云雨的神灵,而“风伯”则是控制风的神祇。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天气变化的顺应以及希望春风不要吹散这些及时降临的甘霖,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尊重和期望。
接下来的“麦残黑穟差伤晚,秧出青针未过期”两句,具体描绘了雨水对农作物的滋润。春雨来临后,一方面麦子因雨而得以恢复生机,另一方面,小麦尚未成熟,而秧苗(即禾本科植物的幼苗)则因为雨水而更加茁壮。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也体现了春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最后,“想见铃斋闻点滴,银钩满纸又成诗”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这里的“铃斋”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的书房或研究室,而“银钩”则形容诗文的美妙与流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雨声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佳作的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雨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于春雨的依赖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