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君子行赏析

君子行

汉 · 两汉乐府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词语解释

白屋的意思:(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 尧 白屋。”《汉书·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 颜师古 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屋》:“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已。” 元 李翀 《日闻录》:“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 桓公 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堊,大夫苍士黈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

比肩的意思:◎ 比肩 bǐjiān[shoulder to shoulder] 并肩,也比喻地位相等比肩而立。——《汉书·路温舒传》与同郡陆逊、 卜静等比肩齐声矣。——《三国志·吾粲传》...

不正的意思:(1).不端正;不正派;不正当。《论语·子路》:“身不正,虽令不从。”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悼倡后》:“ 倡后 淫佚不正,通於 春平君 。”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积之於室,非廉者所为;受之於官,名且不正。”《云笈七籤》卷三二:“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 茅盾 《子夜》十四:“我听说这件事是 屠维岳 理亏,是他自己先做得不正。”(2).无政,谓政治混乱。《逸周书·武称》:“岠嶮伐夷,併小夺乱,﹝辟﹞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 朱右曾 校释:“不正,犹言无政。”(3).犹不准...

不亲的意思:(1).不亲近;不亲睦。《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以众胁寡,小国不附。” 明 刘基 《郁离子·道术》:“上罔下则不亲,下罔上则不孙。”(2).不接触;不接近。《孟子·离娄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 曰:‘礼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王莲舫》:“惟是男女授受不亲,虽周旋于患难之间,不敢不谨。” 郁达夫 《迟桂花》:“但因这许多年数的不看报,不识世务,不亲笔砚的缘故,终于...

不及的意思:◎ 不及 bùjí(1) [not up to;be inferior to;not so good as]∶不如,比不上不及50几年前(2) [too late]∶赶不上,来不及躲避不及后悔不及(3) [fall short of;fail to reach]∶够不上(4) [unapproached]∶未被接近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不处的意思:(1).不停留。《孙子·军争》:“卷甲而趋,日夜不处。”《汉书·叙传上》:“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颜师古 注:“处,止也。”(2).不据有;不居。《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功成不处,褰裳去之。”(3).不能安居。《汉书·文帝纪》:“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达远也。” 颜师古 注:“不处者,不获安居。”...

不比的意思:◎ 不比 bùbǐ[unlike] 不同于,有差异,不可相比不想今年不比往年。——刘半农《拟拟曲》...

长幼的意思:(1).指世系的先后。《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 韦昭 注:“长幼,先后也。”(2).指辈份的高低。《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礼记·大传》:“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孙希旦 集解:“长,谓旁亲属尊者之服。幼,谓旁亲属卑者之服也。”(3).指年长与年幼。《礼记·射义》:“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孔颖达 疏:“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也。”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

瓜田的意思:(1).种瓜的田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 邵生 瓜田中,寧似 东陵 时。” 金 元好问 《赠史子桓寻亲之行》诗:“瓜田故侯贫且病,爱莫助之徒自伤。”参见“ 东陵瓜 ”。(2).复姓。 汉 代有 瓜田仪 。见《汉书·王莽传下》。...

和光的意思:(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后世的意思:[释义](名)后代。《诗经》和《楚辞》对~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作定语) [构成]偏正式:后(世...

君子的意思:[释义](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构成]偏正式:君(子 [例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定语)...

劳谦的意思:勤劳谦恭。《易·谦》:“劳谦,君子有终,吉。”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往者 孝文 劳谦自约,行过乎俭。” 宋 苏轼 《赐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断来章批答制》:“惟名器爵禄,朕不敢授以私,则劳谦退避,卿岂得必行其意。”...

李下的意思:李子树下。谓嫌疑之地。 南朝 陈 徐陵 《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拾金樵路,高士所羞;整冠李下,君子斯慎。” 宋 黄庭坚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词:“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参见“ 李下瓜田 ”。...

纳履的意思:(1).穿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彼晨而兴,缨冠纳履。”《镜花缘》第八三回:“所以 信陵君 为 侯生 执轡, 张子房 为 圯上老人 纳履,后来兴王定霸,做出许多事业。”(2).借指辞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屦舄履考》:“古人舄、屨、履至阶必脱,唯著韤而入…… 汉 赐剑履上殿,是不赐则不敢著履上殿明矣。諫不行则纳履而去。纳,结也。” 明 张居正 《答浙江吴巡抚书》:“未有勋庸以报知遇,即纳履而去,忠义之士,固如是乎?”...

亲授的意思:(1).亲手授受。《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亲授。”《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2).亲自教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辞……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圣贤的意思:◎ 圣贤 shèngxián[sage]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吐哺的意思:见“ 吐哺 ”。(1).吐出嘴里食物。《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輟饭吐哺,曰:‘竖儒几败乃公事!’” 颜师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资州鹤》:“﹝ 何 ﹞尝荫大木下,望其颠红鹤巢甚大,数雏啾啾然。已而其母归,方憩枝上,衔食向巢立, 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势且坠,犹忍死引颈吐哺饲其子,乃坠地。”(2).亦作“ 吐餔 ”。极言殷勤待士。《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 公孙 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 宋 苏辙 《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 周公...

未然的意思:[释义](名)还没有成为事实。 [构成]附加式 [例句]他这步棋也是防患于未然。(作补语)[反义]已然[同音]慰然...

握发的意思:见“ 握髮吐哺 ”。...

嫌疑的意思:◎ 嫌疑 xiányí[suspect] 猜疑;怀疑...

疑间的意思:猜忌离间。《新唐书·裴度传》:“制詔有异辞,欲激贼怒 弘 ( 韩弘 )者,意 弘 怏怏则 度 无与共功。 度 请易其辞,窒疑间之嫌。” 宋 苏辙 《唐高祖论》:“至立太子, 高祖 以长立 建成 , 建成 当之不辞,於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宋史·彭龟年传》:“臺諫但能仗父子之义,责望人主;至於疑间之根,盘固不去,曾无一语及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人主喜怒不测,羣僚疑间交攻。”...

周公的意思:(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

三握发的意思:《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髮”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唐 邵谒 《论政》诗:“贤哉三握髮,为有天下忧。”...

一沐三握发的意思:一次洗澡,三次握手,发个发型。形容人过分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修养。...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意思:在瓜田里不踩到瓜,走李下不戴李。形容人避嫌谨慎,以免被误解或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