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其三)
宋 · 陆佃
前来楼子妙凌空,若比今生是下中。
曾与阿衡调鼎铉,拟教周昉画屏风。
再生桧老无多绿,四季花凡一饷红。
认得洛阳人未识,信知天地有奇功。
曾与阿衡调鼎铉,拟教周昉画屏风。
再生桧老无多绿,四季花凡一饷红。
认得洛阳人未识,信知天地有奇功。
鉴赏
这首诗以“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之三为题,作者为宋代的陆佃。诗中描绘了一幅楼阁高耸、俯瞰万物的景象,将眼前的景致与前世今生进行了对比,流露出一种超脱于尘世的豁达与感慨。
首句“前来楼子妙凌空”,以“楼子”起笔,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高远、超脱的意境,仿佛诗人正站在一座高楼上,俯瞰着整个世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角和心境。
接着,“若比今生是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今生”的平凡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特别感受,以及对生命中不同阶段的不同体验的思考。
“曾与阿衡调鼎铉,拟教周昉画屏风”两句,运用典故,借用了古代调鼎的比喻和画家周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生活乃至人生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这里不仅体现了对艺术的热爱,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再生桧老无多绿,四季花凡一饷红”则转向自然界的描写,通过“再生桧”与“四季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与短暂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最后,“认得洛阳人未识,信知天地有奇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叹。这里的“洛阳人”可能象征着世俗的观念或已知的世界,而“天地有奇功”则强调了自然界和宇宙间隐藏的奥秘与力量,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