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异俗二首(其二)赏析

异俗二首(其二)

唐 · 李商隐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注释

户尽:每家每户。
悬:挂着。
秦网:秦国的法律条文。
事越巫: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獭祭:比喻过度奢侈。
纵猪都:适度放养猪只。
点对:引诱。
连鳌饵:细小的鱼饵。
搜求:寻找。
缚虎符: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生:指贾谊,古代贤臣。
兼事鬼:同时处理鬼神之事。
洪炉:炼丹的洪炉,象征长生不老。

翻译

每家每户都挂着秦国的法律条文,家中事务常常求助于越地的巫师。
他们不允许像獭祭般奢侈浪费,只允许适度放养猪只。
用细小的鱼饵引诱大鱼,寻找可以制服猛兽的符咒。
贾谊同时处理人间和鬼神之事,他不相信世间有炼丹的洪炉能长生不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和异族风俗的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诗中通过对比汉族与秦人(可能指的是唐代边疆地区的某个民族)的习俗,展现了两种文化的差异。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居民生活的画面,他们的房屋都悬挂着捕捉鸟兽的网,而家庭中则充斥着对越巫神的崇拜和祭祀活动。这里的“秦网”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捕鱼或猎取野生动物的工具,体现了边塞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事越巫”则揭示了他们对于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之心,通过巫术来与神灵沟通。

"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这两句进一步对比了汉族与秦人的祭祀习俗。“獭”是一种野生动物,而“纵猪”则可能指的是放牧的家猪。这里表明,秦人并没有像汉族那样举行獭祭,只是在特定时刻放养家猪。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 这两句描写了边塞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另一面,他们不仅要狩猎生计,还要防范猛兽的侵袭。“点对”可能是指精确地标记猎物,“连鳌饵”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捕鱼工具或方法。而“搜求缚虎符”则表现了他们对于安全的渴望,寻找能够驯服猛虎的符咒。

"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最后两句诗转向了对传说中人物贾生的描绘,他不仅与人交往,还与鬼魂打交道,却并不相信世间有着能够炼制仙丹的洪炉。这可能是对边塞地区盛行巫术和神秘主义的一种反映,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持有一定的质疑态度。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汉族与秦人在生活习俗、信仰体系上的差异,同时也展现了李商隐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