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宿排山道院二首(其一)赏析

宿排山道院二首(其一)

明 · 顾璘
苦厌尘缨缚,欢投道院清。
不逢黄石异,惟见紫芝荣。
涧水增茶品,山光冷宦情。
寒宵得洗耳,金磬杂经声。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宿排山道院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对尘世束缚的厌倦和对清净道院的喜爱。首句“苦厌尘缨缚”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事务的厌倦,尘缨象征着尘世的牵绊。他选择投身于道院,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欢投道院清”。

接下来的“不逢黄石异,惟见紫芝荣”暗指诗人未能遇到像黄石公那样的高人指点,但道院中的紫芝(道教中常用来象征仙道之草)的繁盛,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紫芝的茂盛寓意着道院的清修环境和道德修养。

“涧水增茶品,山光冷宦情”进一步描绘了道院的自然之美,涧水清澈,增添了品茗的乐趣,而山光则让官场的世俗之气显得冷漠。这里以“冷宦情”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寒宵得洗耳,金磬杂经声”写在寒冷的夜晚,诗人得以洗净尘世的耳朵,享受道院中僧侣诵经的梵音,这声音如同清泉洗涤心灵,让人感到超脱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道院的环境和诗人在此的生活状态,传达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道家清修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的禅意。

词语解释

尘缨的意思:比喻尘俗之事。《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李周翰 注:“尘缨,世事也。” 唐 白居易 《长乐亭留别》诗:“尘缨世网重重缚,迴顾方知出得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罔极深恩报未能,孝思郑重利名轻,何心顾恋尘缨。”...

宦情的意思:◎ 宦情 huànqíng[the desire to be an official] 做官的志趣、意愿少无宦情...

涧水的意思: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山海经》曰:白石之山,惠水出于其阳,东南注于洛,涧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谷。世谓是山曰广阳山,水曰赤岸水,亦曰石子涧。《地理志》曰:涧水在新安县,东南入洛。是为密矣。东北流历函谷东坂东,谓之八特板。东南入于洛。孔安国曰:涧水出渑池山,今新安县西北有一水,北出渑池界,东南流径新安县,而东南流入于谷水。安国所言当斯水也。然谷水出渑池,下合涧水,得其通称,或亦指之为涧水也。并未之祥耳。今孝水东十里有水,世谓之慈涧,又谓之涧水。按《山海经》则少水也,而非涧水,盖习俗之误耳。又按河南有离山水,...

冷宦的意思:冷官。 元 卢琦 《送吴元珍》诗:“冷宦莫嗟乡国远,故人今在省臺多。”...

山光的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洗耳的意思:(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

杂经的意思:隋 智果 所分佛经三大类别中之一类。《隋书·经籍志四》:“ 大业 时,又令沙门 智果 ,於 东都 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説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杂经。”...

紫芝的意思:(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