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观虎行赏析

观虎行

明 · 王弘诲
我闻虎为百兽尊,长啸风声振林木。
冯妇往矣卞庄远,谁哉致此驰京国。
国中观者日旁午,传闻贡自汝王府。
朝来策马出郊原,奇绝此生称快睹。
彩茵文槛双阑干,苑门守者皆中官。
日食一羊未为乐,咆吼直欲趋巑岏。
目光悬镜蹻难狎,张牙奋爪试骄踏。
蓄威尚有负嵎势,一怒千人为废怯。
豢养不知今几春,猛悍牢笼当已驯。
御此或有黄公术,化后孰辨牛哀身。
间关水陆渺何许,置身直拟上林里。
络绎应飞传道尘,光荣二鸟宁堪比。
帝阍可望不可呼,欲献不献还踌躇。
逍遥未及轩中鹤,局蹐宁如辕下驹。
异物圣世匪所玩,养虎况复自遗患。
旅獒谁续宝贤书,天马谩侈清庙赞。
君不见凤凰来郊麟在薮,虎豹长驱远中土。

鉴赏

这首《观虎行》是明代诗人王弘诲的作品,通过描绘观虎的场景,表达了对虎的敬畏与思考。诗中以“我闻虎为百兽尊”开篇,点明了虎在动物界的地位,接着描述了虎啸的震撼力和其勇猛的形象,引出对虎的饲养与管理的探讨。

“冯妇往矣卞庄远,谁哉致此驰京国。”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虎的过去勇猛形象的怀念,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如何处理虎的问题。接下来,“国中观者日旁午,传闻贡自汝王府”,描绘了京城中观虎的热闹场面,以及虎来自汝王府的背景。

“朝来策马出郊原,奇绝此生称快睹。”描述了人们在郊外亲眼目睹虎的奇绝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彩茵文槛双阑干,苑门守者皆中官。”则描绘了虎被安置在华丽的环境中,由宦官看守的场景,体现了对虎的特殊待遇。

“日食一羊未为乐,咆吼直欲趋巑岏。”表现了虎虽被供养,但依然保持着野性与力量。“目光悬镜蹻难狎,张牙奋爪试骄踏。”进一步描绘了虎的眼神与动作,展现了其难以接近的威严。“蓄威尚有负嵎势,一怒千人为废怯。”强调了虎的潜在威胁,即使被驯服,也仍能震慑众人。

“豢养不知今几春,猛悍牢笼当已驯。”表达了对虎被长期饲养的反思,探讨了其性格的变化。“御此或有黄公术,化后孰辨牛哀身。”借用历史故事,暗示了如何处理虎的问题,以及虎是否还能保持其原始本性。

“间关水陆渺何许,置身直拟上林里。”描绘了虎可能的迁徙与生存环境的想象。“络绎应飞传道尘,光荣二鸟宁堪比。”表达了对虎的特殊地位与荣耀的思考。“帝阍可望不可呼,欲献不献还踌躇。”反映了对虎的复杂情感与道德考量。

最后,“逍遥未及轩中鹤,局蹐宁如辕下驹。”将虎与鹤、驹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虎自由与束缚的思考。“异物圣世匪所玩,养虎况复自遗患。”强调了在圣明时代不应玩弄异类,饲养虎更是自留祸患。“旅獒谁续宝贤书,天马谩侈清庙赞。”借用其他动物的典故,进一步表达了对虎的处理方式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虎这一强大生物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其命运与人类关系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