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花
明 · 周是修
白杨花,何纷纷,是谁种汝当墓门?墓经盗发无所有,但有朽骨犹纵横。
昔为将相公侯贵,今成无主同孤魂。
万家第宅人如雾,尽如他茔之子孙。
断碑芳草何年代,寒鸦流水几黄昏。
君不见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谷为陵。
又不见五陵松柏无馀根,玉鱼金盌人间行。
古墓适存何足恨,犹胜平除作地耕。
昔为将相公侯贵,今成无主同孤魂。
万家第宅人如雾,尽如他茔之子孙。
断碑芳草何年代,寒鸦流水几黄昏。
君不见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谷为陵。
又不见五陵松柏无馀根,玉鱼金盌人间行。
古墓适存何足恨,犹胜平除作地耕。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白杨花》以白杨花起兴,描绘了一幅墓地荒凉、历史变迁的画面。诗中通过白杨花的纷飞,暗示了墓地的冷落,"是谁种汝当墓门"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对比了昔日将相公侯的显赫与今日墓中朽骨的孤独,揭示了人生的荣枯无常。
"万家第宅人如雾,尽如他茔之子孙",进一步揭示了富贵之家的最终归宿,暗示了世事轮回。"断碑芳草何年代,寒鸦流水几黄昏",描绘了墓地的凄清景象,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哀叹。最后,诗人以自然界的变化和陵墓的荒废,"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谷为陵",以及五陵松柏的消失,"玉鱼金碗人间行",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物换星移的深刻理解。
诗人在结尾处说"古墓适存何足恨,犹胜平除作地耕",表达出对古墓留存的某种欣慰,认为即使墓地荒芜,也胜过被彻底铲平成为耕地,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和对过往的敬畏。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