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赏析

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因咏小谢红药当阶翻诗以为一句未尽其状偶成十六韵

唐 · 白居易
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
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
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
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
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
句漏丹砂里,僬侥火燄旗。
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
况有晴风度,仍兼宿露垂。
疑香薰罨画,似泪著胭脂。
有意留连我,无言怨思谁。
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
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
等量无胜者,唯眼与心知。

注释

罢草:停止写作。
紫泥诏:古代帝王的诏书,以泥封固,盖有紫色印泥。
红药:指芍药花。
词头:奏章的开头。
花口:花的开放状态。
钩帘:钩起来的窗帘。
钗葶:形容花茎挺立的样子。
碧股:绿色的茎干。
粉蕊:花的雌蕊,通常呈白色或粉色。
周回:环顾四周。
句漏:古代地名,这里借指丹砂产地。
僬侥:传说中的矮人,这里形容花朵小巧。
绛帻:红色的头巾,这里指花的顶部。
缨緌:帽带,这里指花的装饰。
菡萏:荷花的别称。
玫瑰:一种有刺的花卉。

翻译

停下起草紫色诏书的工作,起身吟咏关于红药的诗。
写完奏章封好送走后,正是花开的时候。
长久地坐在钩帘前,看着行走的步伐缓慢。
两三丛花儿盛开,花瓣参差不齐。
花朵在阳光下微微收拢,对着台阶倾斜。
花茎抽出碧绿的梗,花蕊扑满了黄色的丝。
摇曳的姿态情感无限,低垂的姿态显得无力支撑。
环顾四周看不够,比喻描述都难以尽意。
像句漏山的丹砂般鲜艳,像僬侥族的火焰旗帜。
红色的花蒂残留,只是缺少了帽缨的装饰。
更有和煦的风吹过,还带着夜露的垂滴。
仿佛香气熏染了画卷,像是眼泪染上了胭脂。
花朵有意挽留我,却无言怨恨谁。
恐怕担忧明天就会凋落,如同遗憾隔年才能再相见。
荷花的泥土中连着花萼,玫瑰的刺环绕着枝条。
衡量它们的美,只有眼睛和心才能真正知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和无限留恋。全诗语言优美,意境鲜明,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首句“罢草紫泥诏,起吟红药诗”通过笔墨生花的修辞手法,描绘出诗人在紫色的泥土中书写着关于红色芍药的诗句。接着,“词头封送后,花口拆开时”则表现了诗人对诗作的精心构思和对花朵细微变化的观察。

“坐对钩帘久,行观步履迟”表达了诗人在室内外仔细观赏芍药的情景。"两三丛烂熳,十二叶参差"则具体描绘了花朵的数量和形态,展现了诗人的细腻笔触。

“背日房微敛,当阶朵旋欹”写出了芍药在阳光照射下的生动姿态。而“钗葶抽碧股,粉蕊扑黄丝”则通过对花瓣和花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感受。

"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表达了诗人面对美丽景物时的心境,而“周回看未足,比谕语难为”则强调了这种美好景象难以言传。

"句漏丹砂里,僬侥火燄旗"和"彤云剩根蒂,绛帻欠缨緌"这些意象丰富的比喻,通过对花朵生长状态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最后,“应愁明日落,如恨隔年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忧伤和留恋。而“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则是对芍药花朵衰败后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生长各个阶段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反映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