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吟
明 · 孙传庭
人迹真难到,奇花自在生。
原皆天女散,安得尽知名。
引水遥通灶,裁山曲抱墙。
高楼窥树远,虚牖纳云长。
天畔数声钟,听之清思发。
独起步空阶,但见空山月。
细路何盘折,重经碧藓封。
钟鸣知寺近,只隔数重松。
树起不见山,云生不见树。
来往翠微中,衣湿非关雨。
空林寂无人,清言共谁订。
流水涧中鸣,泠然动我听。
一片清凉石,凭余任意眠。
归来倘有意,不用买山钱。
留骖僧罢磬,肃客寺敲钟。
迎送能俱废,愿将幽意容。
辍卷入山来,搜吟非自苦。
好景携不去,只合倩诗取。
原皆天女散,安得尽知名。
引水遥通灶,裁山曲抱墙。
高楼窥树远,虚牖纳云长。
天畔数声钟,听之清思发。
独起步空阶,但见空山月。
细路何盘折,重经碧藓封。
钟鸣知寺近,只隔数重松。
树起不见山,云生不见树。
来往翠微中,衣湿非关雨。
空林寂无人,清言共谁订。
流水涧中鸣,泠然动我听。
一片清凉石,凭余任意眠。
归来倘有意,不用买山钱。
留骖僧罢磬,肃客寺敲钟。
迎送能俱废,愿将幽意容。
辍卷入山来,搜吟非自苦。
好景携不去,只合倩诗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的悠闲生活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开篇“好景春三月,名山碧四围”以春天为背景,点出山色之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接着“穿林行信步,临冰坐忘机”展现了一幅自由自在、心灵宁静的画面,诗人漫步于林间,临水而坐,远离尘世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随后“树密多幽鸟,窗虚总翠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鸟鸣声声,绿意盎然的景象,以及窗户映照出的翠绿之色,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任真閒笑语,终日不知归”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着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时光,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深深喜爱与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大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