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赋为白下禅师寿(其二)赏析

赋为白下禅师寿(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嗟君鬒发得鬖髿,鸥鸟相将戏水涯。
曾遇仙灵多秘怪,未呈文字已才华。
六朝僧好无荣国,一代禅高是大家。
客至堂前都解笑,不须重举妙莲花。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赋为白下禅师寿(其二)》。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禅师的赞美与祝福。

首句“嗟君鬒发得鬖髿”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禅师的头发虽已斑白,却依然显得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接着,“鸥鸟相将戏水涯”一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禅师与世无争、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仿佛鸥鸟也愿意与他相伴,共同享受着水边的乐趣。

“曾遇仙灵多秘怪,未呈文字已才华”两句,表达了禅师曾经与神秘的仙灵相遇,虽未通过文字展现,但其才华已然显露无疑。这不仅赞扬了禅师的非凡才情,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深厚造诣。

“六朝僧好无荣国,一代禅高是大家”则将禅师与历史上的高僧进行了对比,强调了禅师在当代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同六朝时期的高僧一样,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最后,“客至堂前都解笑,不须重举妙莲花”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描绘了禅师待人接物的亲切与智慧。无论是来访的客人还是日常的交流,都能感受到禅师的欢笑与智慧,无需刻意展示,妙语如莲花般自然绽放。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生活状态、精神境界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禅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