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
月明人逐虎,水暗獭偷鱼。
万木风霜里,千村战伐馀。
昔年桑柘地,鸡犬满村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西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句“西岭往来疏”,写出了山岭间行人稀少,显示出此地的偏远与宁静。次句“茆茨散漫居”则描绘了简陋的茅草屋分散分布,展现出村民生活的随意和自然。
第三句“月明人逐虎”,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村民追赶猛虎的情景,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以及野生动物的存在,也透露出一些不安定的因素。第四句“水暗獭偷鱼”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生态,暗淡的水面下,水獭在偷偷捕鱼,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
第五、六句“万木风霜里,千村战伐馀”则转而描绘了整个区域的环境,历经风霜的树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村庄似乎曾遭受过战乱的痕迹,显得凄凉而沉寂。
最后一句“昔年桑柘地,鸡犬满村墟”回忆起往昔的繁荣,那时桑树和柘树茂盛,鸡犬之声充满村落,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安宁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寓含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词语解释
村墟的意思:村庄。亦指乡村集市。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宋 陆游 《水乡泛舟》诗:“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风来酒力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钩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风霜的意思:[释义](名)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构成]并列式:风+霜 [例句]饱经风霜。(作宾语)...
明人的意思:[释义](1) (名)眼睛能看见的人(区别于‘盲人’)。 (2) (名)指心地光明的人。 [构成]偏正式:明(人 [例句]明人不做暗事。(作主语)...
散漫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这个班的学生太散漫了。(作谓语) (2) (形)分散;不集中。 [构成]并列式:散+漫...
桑柘的意思:(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往来的意思:[释义](1) (动)基本义:去和来。 (2) (动)互相访问;交际。 [构成]并列式:往+来 [例句]你们要时常往来。(作谓语)...
昔年的意思:◎ 昔年 xīnián[in former years] 前几年;从前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月明的意思:(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战伐的意思: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