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受益喜晴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高楼晓气清,钟鼓报新晴。
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
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
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
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
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
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
注释
高楼:高楼大厦。晓气:清晨的凉爽气息。
清:清澈,清爽。
钟鼓:寺庙或城楼上的报时钟鼓。
新晴:雨后放晴。
乍睹:突然看到。
阳乌:太阳,古称乌鸦为阳乌。
频闻:经常听到。
喜鹊:一种吉祥鸟,叫声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
纵难期:即使难以期待。
上熟:农作物成熟。
差足:稍微,勉强。
深耕:深入耕作,指勤劳努力。
民穷极:百姓极度贫困。
唯宜:只适合,应当。
岁事:一年的农事活动。
成:成功,完成。
翻译
清晨高楼上空清朗,钟鼓声报示天气放晴。突然看见太阳升起,不时听到喜鹊的欢鸣声。
即使难以期待丰收,但辛勤耕耘也足以安慰。
怎能忍心百姓困苦至极,只愿今年的农事能有所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新景象的画面。开篇“高楼晓气清,钟鼓报新晴”两句,通过高楼上感受到的清晨凉爽空气和寺庙中传来的更替旧岁迎接新年的钟鼓声,营造出一个喜悦祥和的氛围。接着,“乍睹阳乌色,频闻喜鹊声”两句,则是诗人初见到太阳如乌云般的温暖颜色,以及听到喜鹊欢快的鸣叫声,这些都是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
然而,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背后,诗人心中却充满了对农事的担忧和对民众困境的同情。“纵难期上熟,差足慰深耕”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即便是如此,也只能勉强地安慰那些日夜辛勤耕作的农人。最后,“忍见民穷极,唯宜岁事成”则显露出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丰收来缓解他们困境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