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五首(其三)
一烽深照夜,群马飒惊秋。
劲气方全蓄,沉机岂共谋。
似传终左次,失喜敢忘忧。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所作的《感事五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市)军队出征的情景。"闻说虔兵下,前茅次九洲",表达了听说虔州的军队有序地行进,前锋已经接近九州之地。"一烽深照夜,群马飒惊秋",通过烽火照亮夜晚和马群因战事而激起的秋风,展现了紧张而肃杀的氛围。
"劲气方全蓄,沉机岂共谋",进一步刻画了士兵们蓄势待发的气势和深思熟虑的战略部署。"似传终左次,失喜敢忘忧",暗示着虽然胜利似乎在望,但诗人提醒人们即使在喜悦之中,也不能忘记潜在的风险和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军情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忧虑。
词语解释
共谋的意思:◎ 共谋 gòngmóu[in collusion with;intrigue with] 共同谋划(多指干坏事)...
惊秋的意思:(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劲气的意思:(1).凛烈的寒气。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瓠谢屡设。”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凛劲气於丛楹,起凄风於洞穴。” 宋 苏辙 《王君贶生日》诗:“纯阴十月晚,劲气肃群骄。”(2).谓刚强正直的气概。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明史·杨俊民传》:“ 廷 守 苏州 时,人比之 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进,然终孱弱无劲气,未得为佳。”方言。劲头,勇气。 柳青 《铜...
前茅的意思:◎ 前茅 qiánmáo[patrol] 即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斥侯以茅为旌,如遇敌人或敌情有变化,举旌以通知后军前茅虑无。——《左传·宣公十二年》...
失喜的意思:喜极不能自制。 唐 宋之问 《牛女》诗:“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唐 杜甫 《远游》诗:“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清 周亮工 《长至日菉居公至》诗:“意外看公在,天心转一阳。吞声人握手,失喜泪沾裳。”...
忘忧的意思:(1).忘却忧愁。《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2).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闻说的意思: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照夜的意思:谓光耀黑夜中。 汉 张衡 《思玄赋》:“ 丰隆 軯其震霆兮,列缺燁其照夜。” 汉 王粲 《神女赋》:“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璫。”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我观 文忠公 ,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