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著作三舅谪官长沙作耐辱亭书来索诗
宋 · 司马光
少连善降志,无恤能忍诟。
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于焉忘荣枯,终日醉醇酎。
攻愁若攻敌,避喧如避寇。
困久理须通,非徒保无咎。
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于焉忘荣枯,终日醉醇酎。
攻愁若攻敌,避喧如避寇。
困久理须通,非徒保无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少:形容词,指少有的。连:动词,连接。
善:副词,容易地。
降:动词,降低。
志:名词,骄傲。
恤:动词,顾虑,担忧。
能:副词,能够。
忍:动词,忍受。
诟:名词,羞辱。
兹:指示代词,此,这。
名:动词,命名。
耐辱:名词,能承受侮辱。
缔构:动词,建造,创建。
吾舅:我舅舅。
樽:名词,酒杯。
湘水:地名,湘江。
席下:座位下方,指眼前景色。
湘山:湘江边的山。
焉:疑问代词,哪里。
忘:动词,忘记。
荣枯:名词,荣华与衰败。
醇酎:形容词,醇厚的美酒。
攻愁:动词短语,排解忧愁。
攻敌:动词短语,对抗敌人。
避喧:动词短语,避开喧闹。
避寇:动词短语,躲避盗贼。
困久:形容词,长期处于困境。
理须通:动词短语,理应得到解决。
非徒:副词,不只是。
咎:名词,过错。
翻译
他能轻易放下骄傲,忍受任何羞辱。这个亭子名为‘耐辱’,是我舅舅建造的。
酒杯前湘江清澈,席下湘山秀丽。
在这里忘记荣华与衰败,整日沉醉在美酒中。
排解忧愁如同对抗敌人,避开喧嚣犹如躲避盗贼。
长久的困境需要解决,不只是为了保全自己无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耐辱亭的静谧环境中,通过饮酒忘忧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人自称“少连善降志”,显示其性格中的宽容与豁达;“无恤能忍诟”则透露出他对不平事物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表明诗人与此亭有深厚的家族关系,这里的“耐辱”二字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豁达宽容。
接下来的"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通过对清澈的湘水和秀美的湘山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于焉忘荣枯”,意味着他能够超脱世间的名利之争,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放。
"终日醉醇酎"则是诗人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寻求内心的平静。然而,这种平静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调整。"攻愁若攻敌,避喧如避寇"表明诗人对待忧虑和世俗喧哗的声音同样严肃认真,如同对抗强敌一般。
最后的“困久理须通,非徒保无咎”则是诗人的自我警示,尽管身处困境,但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理性思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避免过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以及通过内在修养来寻求精神平静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