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次闲吟(其三)
宋 · 王禹称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
借马趁朝长后到,问人求米尽难凭。
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
除却金章在腰下,其馀滋味一如僧。
借马趁朝长后到,问人求米尽难凭。
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
除却金章在腰下,其馀滋味一如僧。
注释
文章:指诗歌。曾:曾经。
帝:皇帝。
褒称:赞扬。
幕次:帐幕。
孤吟:独自吟唱。
冷似冰:冷得像冰一样。
借马:借马来。
趁朝:赶早朝。
长后到:常常迟到。
问人求米:向人求助粮食。
尽难凭:难以得到。
僮教:仆人教导。
罢药:服药完毕。
朝无酒:早晨没有酒喝。
儿废看书:孩子不再读书。
夜绝灯:晚上熄灭灯火。
金章:金印。
腰下:腰间。
其馀滋味:其余的生活。
一如僧:像僧侣一样。
翻译
这首诗曾被皇帝赞扬过,诗人在帐幕中独自吟唱,冷得像冰一样。他借马来赶早朝,常常迟到,向人求助粮食也难以得到。
仆人教导孩子服药后,早晨没有酒喝,孩子晚上不再读书,连灯都熄灭了。
除了腰间的金印显示身份,其余的生活就像僧侣一样清苦。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幕次闲吟(其三)》,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诗人在边塞军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超脱。
"文章曾受帝褒称,幕次孤吟冷似冰。"
这两句表明诗人曾因文学才华受到皇帝的赞赏,但现实中却在边塞军中的幕府里独自低声吟咏,感受着如冰般的寒冷和寂寞。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荣耀的怀念。
"借马趁朝长后到,问人求米尽难凭。"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生活上的困苦,他不得不借用他人的马匹才能赶在早晨之前到达,但即便如此,也很难从别人口中获得粮食的资助。这强调了边塞军中的物质匮乏和生存的艰辛。
"僮教罢药朝无酒,儿废看书夜绝灯。"
这里写出了诗人生活中的两种困境:一是连药都买不起,更别提享受酒宴;二是孩子因为贫穷而放弃了读书,即使到了晚上,也只能忍受黑暗,因为连油钱也没法凑齐。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生活的艰难和教育的缺失。
"除却金章在腰下,其馀滋味一如僧。"
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超脱。他虽然身无长物,但还留有一段金丝织就的腰带,除了这一点奢侈外,他对其他事物的追求已经淡泊如同出家为僧一般。这既是对物欲的放下,也是对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边塞军中的孤独、困顿以及诗人内心的超脱。王禹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