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唐 · 刘禹锡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汉朝的贤明王者之后,出自孔子门下的杰出人才。在乱世中他成为国家栋梁,崇尚道德,保持天真的本性。
他的才德出众,如同无瑕的圭玉,品性坚贞如竹节。
统率军队宽厚待人,坚守道义,即使贫穷也不改其志。
守卫边疆,无南侵之心,一心向北忠诚于朝廷。
他请求退休回到京城,病重时仍不忘朝廷恩赐。
荣耀之初曾佩剑立功,如今清瘦疲惫,但仍挂职在京。
虽然官位显赫,但无法改变时光流逝,职位不再变动。
从前追求自由飞翔,如今成为侍奉君主的臣子。
琴弦已断,感叹昔日之事,未能享受富贵生活。
清晨撤去琴瑟,空留悲伤,竹林之下再无清雅之风。
在凄凉的竹林下,再也见不到那份清廉的风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古代贤王和孔门弟子的崇敬之情,以及个人对于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高洁坚贞、乐道任天真的理想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悲凉感慨。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一句,开篇便设立了崇高的历史和精神参照系。"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则表明理想人物不仅能够应对时代需要,而且还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象征性的物品(圭、竹)来形容理想中的品格和操守。"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这两句,强调了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宽厚和公正,以及对贫困的尊重。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表示诗人对于边疆防御的关注以及内心的向往。而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恩准,到达理想中的地方。
后面的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的荣耀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表示了个人命运的转变,从追求理想到现实中的仕途生涯。
最后几句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则是对音乐和文学创作的失落感,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孤寂之情。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义的象征和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