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
元 · 黄玠
月离于箕风扬沙,月离于毕雨滂沲。
星有好风有好雨,嗟尔明月可柰何。
抚灵均之遗曲,发浩浩之长歌。
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
君不闻稚子子兰方得意,三闾大夫沉汨罗。
怀王入秦竟作幽忧死,不睹郑袖双青蛾。
读书千载有馀愤,恨无匣中龙泉与太阿。
朝朝暮暮阳台下,江水东流空逝波。
星有好风有好雨,嗟尔明月可柰何。
抚灵均之遗曲,发浩浩之长歌。
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
君不闻稚子子兰方得意,三闾大夫沉汨罗。
怀王入秦竟作幽忧死,不睹郑袖双青蛾。
读书千载有馀愤,恨无匣中龙泉与太阿。
朝朝暮暮阳台下,江水东流空逝波。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稚子子兰歌吊番禺君也》以月、风、雨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月离于箕风扬沙,月离于毕雨滂沲",运用月相和天气变化,寓言世事沧桑,暗指番禺君的遭遇。
接下来,诗人感叹星象与自然的和谐对应,而明月却无法逃避命运的多舛,引出对明月的怜惜,同时也寓言了主人公的不幸。“抚灵均之遗曲,发浩浩之长歌”,借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番禺君高尚品格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悲愤。
“岂无椒浆与桂酒,庭前草生萧艾多”一句,通过生活细节描绘出环境的荒凉,暗示了番禺君的孤独和困厄。诗人接着提及子兰得意和屈原沉江的历史事件,借此表达对番禺君的同情以及对当权者的不满。
最后,诗人感慨千年历史中的愤恨,遗憾自己没有力量改变现状,只能在“朝朝暮暮阳台下,江水东流空逝波”的场景中,寄托对番禺君的深深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