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州北山之麓辽山陵在焉俗谓之三殿二十年前常为盗发所得不赀是所谓厚葬以致寇者叹而成诗
惭愧汉文遗治命,瓦棺深葬霸陵山。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寂所作,名为《庆州北山之麓辽山陵在焉俗谓之三殿二十年前常为盗发所得不赀是所谓厚葬以致寇者叹而成诗》。诗中以历史典故为引子,探讨了厚葬与盗贼之间的关系。
首句“珠襦适足贾身祸”,借用古代帝王死后穿着珍贵衣物的习俗,暗示了奢华的丧葬礼仪往往伴随着后人的不幸。这里的“贾身祸”意味着这种奢侈行为最终给家族带来了灾难。
次句“金碗传闻落世閒”,通过描述金碗的传说落入闲散之人之手,进一步强调了奢华丧葬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接着,“惭愧汉文遗治命”,诗人表达了对汉文帝节俭治国的敬佩,同时也反思了历史上那些追求奢华丧葬的君主,他们的行为与汉文帝的节俭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瓦棺深葬霸陵山”,以汉代霸陵为例,说明了简朴的丧葬方式同样可以得到后人的尊重和纪念,而奢华的丧葬则可能引来盗墓者的觊觎,导致社会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节俭、朴素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对奢华丧葬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的担忧。
词语解释
霸陵的意思:即 灞陵 。 汉文帝 陵名。《史记·孝文本纪》:“治 霸陵 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康 嘆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有药为?’乃遯入 霸陵 山中。” 后蜀 韩琮 《杨柳枝》词之三:“ 霸陵 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现如今 章臺 怕到春光尽,则这 霸陵 又早秋霜近。”...
惭愧的意思:◎ 惭愧 cánkuì(1) [be shamed]∶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2) [lucky]∶幸运,侥幸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传闻的意思:[释义](1) (动)辗转听到。传闻天下事。(作谓语) (2) (名)辗转流传的事情。这是最新的传闻。(作宾语) [构成]偏正式:传(闻...
汉文的意思:(1). 汉文帝 刘恒 的省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唐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诗:“ 汉文 有道恩犹薄, 湘水 无情弔岂知?”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庶几 贞观 之年,刑措成风,不减 汉文 之世。”(2).汉语;汉字。 南朝 梁 僧祐 《梵汉译经音义同异记》:“或善梵义而不了汉音,或明汉文而不晓梵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文敏》:“ 钱某 汉文优长,尚可宽贷。”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画着几方小图,大意是骂主张废汉文...
金椀的意思:见“ 金碗 ”。...
陵山的意思:山陵。《宋书·乐志四》:“储礼如江海,积善若陵山。”《南齐书·苏侃传》:“朝发兮江泉,日夕兮陵山。”...
适足的意思:谓充足适度而不过分。《墨子·经说下》:“损饱者去餘,适足不害,能害饱。” 孙诒让 间诂:“能与而通。害饱,疑当作饱害。言若食适足不害于人,而过饱乃为害。”《汉书·食货志上》:“故大孰则上糴三而舍一,中孰则糴二,下孰则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
瓦棺的意思:古代陶制的葬具。《礼记·檀弓上》:“ 有虞氏 瓦棺。” 郑玄 注:“始不用薪也, 有虞氏 上陶。”《后汉书·王堂传》:“年八十六卒。遗令薄敛,瓦棺以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临卭 夹门镇 ,山险处,得瓦棺,长七尺,厚几二寸,与今木棺略同,但盖底相反。”...
治命的意思:指人死前神智清醒时的遗嘱。与“乱命”相对。后亦泛指生前遗言。《左传·宣公十五年》:“初, 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 武子 疾,命 颗 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 颗 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 辅氏 之役, 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公亡恙时,自发书卜葬于白石之南,虽月日莫不有治命。至殁,悉遵用焉。” 明 沉鲸 《双珠记·卖儿繫珠》:“可怜古人从其治...
珠襦的意思:(1).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贯珠以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钱士馨 《甲申三月纪事》诗:“血溅珠襦迷断篋,露零银树覆宫墻。” 清 查慎行 《花田咏古》:“珠襦梦断鸦啼曙,粉麝香消雨洗春。”(2).古代帝、后及贵族的殓服。 元 虞集 《赋吴郡陆友仁得白玉方印》诗:“珠襦已随黄土化,此物还同金雁翔。” 清 唐孙华 《耶律丞相墓》诗:“君不见, 赵 家玉匣埋 皋亭 ,珠襦甲帐同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