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祁马石赴京
明 · 叶春及
燕台侠客日相将,走马曾游易水傍。
明月逢人常按剑,白云何处不飞觞。
行边骏骨黄金重,到日莺花紫陌长。
卜筑茅溪怜爱弟,为谁春草赋池塘。
明月逢人常按剑,白云何处不飞觞。
行边骏骨黄金重,到日莺花紫陌长。
卜筑茅溪怜爱弟,为谁春草赋池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侠客在燕台的生活与情感,充满了豪情与浪漫。首联“燕台侠客日相将,走马曾游易水傍”开篇即展现侠客的豪迈形象,他每日与同伴相伴,曾在易水之畔策马疾驰,既有壮志凌云的豪情,又蕴含着对历史英雄的追忆。
颔联“明月逢人常按剑,白云何处不飞觞”进一步刻画了侠客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在明亮的月夜还是飘渺的白云间,他都手持宝剑,饮酒作乐,展现了其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颈联“行边骏骨黄金重,到日莺花紫陌长”则通过骏马和黄金的比喻,表达了侠客对远方的渴望和对财富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到日莺花紫陌长”一句,更是以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预示着侠客即将踏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旅程。
尾联“卜筑茅溪怜爱弟,为谁春草赋池塘”则转而表达侠客对弟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选择在茅溪定居,不仅是因为对弟弟的关爱,也是为了寻找一片宁静之地,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同时,“为谁春草赋池塘”一句,以春草和池塘的意象,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侠客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对自由、爱情、友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