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郫县西禅院古调诗
宋 · 徐仲谋
郫县七十寺,棋布于郊坰。
景德当道衢,宝塔腾青冥。
其间西禅院,地胜景物灵。
何以使索然,中有大藏经。
自从没官来,卷帙何零丁。
府民纳其直,将迁离梵庭。
奇哉陈氏子,睹此而涕零。
谓寺无九部,何以重佛僧。
如人去五脏,何以主神形。
舍财百万馀,赎之俾安宁。
兰若皆修饰,贝叶重芬馨。
签函列金玉,堂殿挥丹青。
永以镇福地,实可壮禅扃。
命僧开宝藏,煌煌如日星。
读诵香院里,音响何泠泠。
闻者与见者,如醉而得醒。
岂不获洪福,深远于沧溟。
凡人富金帛,安能延百龄。
唯有好善道,声誉喧雷霆。
高吟二百言,长使郫民听。
景德当道衢,宝塔腾青冥。
其间西禅院,地胜景物灵。
何以使索然,中有大藏经。
自从没官来,卷帙何零丁。
府民纳其直,将迁离梵庭。
奇哉陈氏子,睹此而涕零。
谓寺无九部,何以重佛僧。
如人去五脏,何以主神形。
舍财百万馀,赎之俾安宁。
兰若皆修饰,贝叶重芬馨。
签函列金玉,堂殿挥丹青。
永以镇福地,实可壮禅扃。
命僧开宝藏,煌煌如日星。
读诵香院里,音响何泠泠。
闻者与见者,如醉而得醒。
岂不获洪福,深远于沧溟。
凡人富金帛,安能延百龄。
唯有好善道,声誉喧雷霆。
高吟二百言,长使郫民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郫县:地名。七十寺:众多寺庙。
郊坰:郊外田野。
景德:地名。
宝塔:高塔。
西禅院:特定寺庙。
地胜景物灵:地理位置优越,景色优美。
大藏经:佛教经典。
没官来:被官府接管。
府民:地方民众。
纳其直:出钱。
梵庭:寺庙。
陈氏子:某陈姓公子。
九部:佛教经典齐全。
重佛僧:尊重佛僧。
五脏:人体器官。
神形:精神和形体。
舍财百万馀:捐赠大量钱财。
兰若:寺庙。
修饰:修缮。
贝叶:古时写经的材料。
芬馨:香气。
签函:书签或文件夹。
列金玉:装饰华丽。
堂殿:殿堂。
丹青:绘画。
镇福地:守护福地。
禅扃:禅寺。
煌煌如日星:光彩夺目。
香院:供奉香火的佛堂。
泠泠:声音清脆。
闻者:听者。
见者:目睹者。
如醉而得醒:从沉迷中清醒。
洪福:大福。
沧溟:大海。
金帛:金银财物。
延百龄:延长寿命。
好善道:行善积德。
声誉喧雷霆:名声大噪。
二百言:两百字。
郫民:郫县居民。
翻译
郫县有七十座寺庙,散布在郊野之中。景德大道旁,宝塔高耸入云霄。
其中西禅院,地势优越,景色灵秀。
为何会如此冷清?因为内藏大藏经。
自从官府接管后,书籍散乱零落。
当地民众出钱,计划迁移寺庙。
陈家公子惊奇,见此情景泪流不止。
他说没有完整的经书,怎能尊重佛僧?
如同人失去五脏,如何维系精神和形体?
他捐出百万钱财,只为换取安宁。
寺庙修缮一新,经书香气四溢。
金玉签函排列,殿堂绘制华美。
永远守护福地,足以壮丽禅门。
命令僧人开启宝库,光芒耀眼如星辰。
香烟缭绕的佛堂,诵经声清脆悠扬。
聆听者和目睹者,仿佛从醉中清醒。
这难道不是大福,比大海还要深沉。
凡人财富再多,也无法延长寿命。
唯有行善积德,名声如雷贯耳。
他高声吟诵二百言,长久让郫县人民倾听。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郫县郊区众多寺庙的分布,特别是西禅院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诗人徐仲谋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西禅院的地理位置、宝塔的雄伟以及其中的大藏经,这些都赋予了寺庙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由于官府的原因,寺庙的典籍遭受了损失,面临迁移的困境。
陈氏子的慷慨解囊,以百万之资赎回经书,使得寺庙得以保全并得到修缮,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强调了钱财虽宝贵,但唯有行善积德才能带来长远的福祉,这在读诵经文的宁静氛围中得到了体现,让听者如同从醉中清醒,感受到佛法的宏大和深远。
最后,诗人通过高声吟咏这首诗,希望能让郫县的百姓长久记住这个关于善行与文化的佳话。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社会道德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