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伯吴兴董公枉棹海滨道返命进士长君代访且赠长律饰奖过情愧感之情托之申和
明 · 王世贞
元老三朝鬓未苍,碧澜天目供文章。
初将息念归祗树,雅有高名在柏梁。
冀北群群空騕袅,淮南字字挟风霜。
书成旧锡黄银印,梦醒犹疑白玉堂。
善诲门墙多末照,怜才齿颊有余香。
齐纨忽展银钩赠,越锦难轻玉案偿。
共道贤良惟一董,可能京兆拟三王。
芃芃兰桂秋逾茂,蔼蔼桑榆日未央。
丹穴凤毛开气色,清时狐笔借飞扬。
莫言兴尽山阴舫,衣带居然一水乡。
初将息念归祗树,雅有高名在柏梁。
冀北群群空騕袅,淮南字字挟风霜。
书成旧锡黄银印,梦醒犹疑白玉堂。
善诲门墙多末照,怜才齿颊有余香。
齐纨忽展银钩赠,越锦难轻玉案偿。
共道贤良惟一董,可能京兆拟三王。
芃芃兰桂秋逾茂,蔼蔼桑榆日未央。
丹穴凤毛开气色,清时狐笔借飞扬。
莫言兴尽山阴舫,衣带居然一水乡。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大宗伯吴兴董公枉棹海滨道返命进士长君代访且赠长律饰奖过情愧感之情托之申和》。诗中对董公的高尚品德与才华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表达了对董公的敬仰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元老三朝鬓未苍”以年迈的元老喻指董公的深厚学识与经验,“碧澜天目供文章”则形容董公的文章如同碧波与高山般壮丽,充满文采。“初将息念归祗树”表达董公虽有归隐之意,但其高洁的名声依然响彻柏梁台,象征其德行与才华的深远影响。
接着,诗人通过“冀北群群空騕袅,淮南字字挟风霜”描绘董公的文笔既如北方草原上的骏马般自由奔放,又如南方山川的字句般充满力量与激情。而“书成旧锡黄银印,梦醒犹疑白玉堂”则以实物比喻,说明董公的作品如同珍贵的印章与殿堂,令人敬仰。
诗中还提到董公对后辈的教诲与关爱,以及其作品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如“善诲门墙多末照,怜才齿颊有余香”。最后,诗人以“齐纨忽展银钩赠,越锦难轻玉案偿”表达对董公作品的珍视与感激,同时也暗示了董公作品的价值超越了物质的交换。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董公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个人魅力,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