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安国
明 · 伍瑞隆
雨雪苍茫对夕阴,别来书札动浮沉。
花生彩笔佳人梦,风起高台烈士心。
绿绮晴窗闲动操,白莲深岸夜披襟。
看君文藻多幽思,乘兴何当到竹林。
花生彩笔佳人梦,风起高台烈士心。
绿绮晴窗闲动操,白莲深岸夜披襟。
看君文藻多幽思,乘兴何当到竹林。
鉴赏
这首明代伍瑞隆的《答李安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忱。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首联“雨雪苍茫对夕阴,别来书札动浮沉”,开篇即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雨雪苍茫的景象与夕阳的阴沉相映衬,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内心的波动,书信在时空的流转中显得更加珍贵与飘忽不定。
颔联“花生彩笔佳人梦,风起高台烈士心”,运用象征手法,将“花”、“彩笔”、“佳人梦”与“风”、“高台”、“烈士心”相对比,既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也寄托了对理想与壮志的追求。花与彩笔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才华,佳人梦则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风起高台与烈士心,则寓指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与慷慨激昂。
颈联“绿绮晴窗闲动操,白莲深岸夜披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晴朗之日弹奏绿绮琴的情景,以及夜晚在白莲深处岸边披衣而坐的场景。绿绮琴是古代名琴,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白莲深岸则象征着高洁与清雅,夜披襟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在。
尾联“看君文藻多幽思,乘兴何当到竹林”,是对友人李安国才华与思想的赞美,并表达了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竹林畅谈的心愿。竹林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此处暗含了诗人对友情与文学交流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