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逐凉
唐 · 白居易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清:风很清新。泉冷:泉水寒冷。
竹修修:竹子修长的样子。
三伏:夏季最热的时候。
炎天:炎热的夏天。
凉似秋:凉爽得像秋天一样。
黄犬:黄色的狗。
引迎:引领欢迎。
青衣:古代指侍候人的女仆,这里指穿青色衣服的侍者。
扶下:帮助下船。
钓鱼舟:钓鱼的船。
衰容:衰老的容貌。
自觉:自己觉得。
宜:适宜,应该。
闲坐:悠闲地坐着。
蹇步:行走不便。
谁能:谁能够。
更:再,更加。
远游:远行,旅行。
料得:预料,料想。
终老:度过一生,终老于此。
林下:树林之下,指隐居的地方。
滩头:河边的沙滩。
翻译
清风吹过,泉水清凉,修长的竹子在炎炎夏日带来秋天般的凉爽。黄狗迎接骑马的客人,青衣侍者帮助下船的钓鱼人。
年老体衰,自觉适合静静地坐着,腿脚不便,谁能再去远方游玩呢。
料想我这一生最终的归宿,只应在树林下和沙滩边度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里寻找清凉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风清泉冷竹修修"一句,设定了一种清新的环境,风吹过,泉水潺潺,竹子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凉爽宜人的氛围。紧接着的"三伏炎天凉似秋"则突出了这清凉与盛夏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凉意如同秋日一般,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舒适。
"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两句,则是对人物活动的描写。黄犬欢快地带领着来访者,而穿青衣的人则在帮助客人上下渔舟。这里不仅展示了田园生活中的和谐与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知,以及对于继续旅行的犹豫。"衰容"意味着年老体衰,而"蹇步"则形象地描绘出步履艰难的状态。这两者结合,传递出一种对于老年的无奈和生活节奏的放慢。
最后的"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预期和选择。这里的"料得"意味着诗人已经有所打算,而"只应"则强调了这种选择的坚定性。"林下与滩头",是诗人希望终老的地方,是自然界中最为宁静和谐的区域,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老年生活的期待。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后的平和与宁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