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寓建阳福山寺赏析

寓建阳福山寺

明 · 徐勃
磴路层层入,招提夹两山。
柏侵阴殿绿,苔绣古墙斑。
细雨虫声碎,微风蝶影闲。
五更钟韵杳,乡梦屡催还。

拼音版原文

dèngcéngcéngzhāojiáliǎngshān

bǎiqīnyīn殿diàn绿táixiùqiángbān

chóngshēngsuìwēifēngdiéyǐngxián

gèngzhōngyùnyǎoxiāngmèngcuīhái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勃的《寓建阳福山寺》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景象。首句"磴路层层入"展现了山路曲折深入,富有层次感,引领读者进入寺中。"招提夹两山"则点出寺庙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显得庄重而宁静。

"柏侵阴殿绿"写出了古柏苍翠欲滴,覆盖在阴暗的殿堂上,增添了岁月的痕迹和生机。"苔绣古墙斑"运用了比喻,将古老的墙壁上的青苔比作斑斓的绣品,形象地描绘出寺墙的古老与沧桑。

"细雨虫声碎"描绘了雨后的静谧氛围,细雨轻落,虫鸣声断断续续,如同细碎的乐章。"微风蝶影闲"进一步渲染了闲适的意境,微风吹过,蝴蝶翩翩起舞,显得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五更钟韵杳,乡梦屡催还"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夜晚听到寺庙的钟声,勾起了思乡之情,那悠远的钟声仿佛在催促他归乡。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福山寺的环境和诗人的情感,富有禅意和诗意。

词语解释

层层的意思:(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磴路的意思:◎ 磴路 dènglù[stone steps on a hill path] 登山的石阶路...

蝶影的意思:(1).蝴蝶的身影。 唐 王棨 《江南春赋》:“蝶影争飞,昔日 吴 娃之径;杨花乱扑,当年 桃叶 之船。” 唐 李建勋 《蔷薇》诗之二:“拂簷拖地对前墀,蝶影蜂声烂熳时。”(2).喻因风飞舞的梨花。 唐 武元衡 《左掖梨花》诗:“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风蝶的意思:蝴蝶的一类。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蛺蝶,一名野蛾,一名风蝶。 江 东呼为挞末,色白背青者是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咏蛱蝶》:“復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诗:“风蝶勤依桨,春鸥嬾避船。”...

微风的意思:(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五更的意思:[释义](1) (名)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名)指第五更。现在已经是五更时分了。(作定语) [构成]偏正式:五(更...

细雨的意思:小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麦凉。” 唐 刘长卿 《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宋 陆游 《小园》诗:“点点水纹迎细雨,疎疎篱影界斜阳。” 茅盾 《子夜》十九:“现在是蒙蒙细雨,如烟如雾。”...

乡梦的意思:思乡之梦。 唐 宋之问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诗:“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唐 岑参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诗:“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元 侯正卿 《菩萨蛮·客中寄情》套曲:“家书端可駈邪祟,乡梦真堪疗客飢。” 明 陈鹤 《夜坐寄朱仲开张瓯江》诗:“客愁初到鬢,乡梦不离家。”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那灯下黝黑的脸,向我很和气的一笑,又把我强寻的乡梦搅断!”...

招提的意思:(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