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禅师真赞
宋 · 李之仪
滔滔汩汩,莫知其出。
汪汪洋洋,随圆随方。
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
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
汪汪洋洋,随圆随方。
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
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
鉴赏
这首诗《灵源禅师真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对灵源禅师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诗中“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以水的流动和变化来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禅师都能自如应对,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境界。“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数字概念,表示禅师的教诲和智慧无所不在,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答案,同时也暗示了禅宗修行的轻松自在,如同游戏一般。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这两句提到两位禅宗大师,通过引用他们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灵源禅师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强名之”和“雪上加霜”也体现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最后,“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以一句简短有力的话语结束全诗,直接点明了禅师的真正境界,即无需追求更高深的学问或修行,因为灵源禅师已经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极致,这种境界就是炤默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灵源禅师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