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异竹
明 · 王新
竹产名山性自灵,风稍扫地不时停。
伶伦若得裁成管,律吕清音叶帝庭。
伶伦若得裁成管,律吕清音叶帝庭。
鉴赏
这首诗《牛山异竹》由明代诗人王新所作,通过“竹”这一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之境。
首句“竹产名山性自灵”,开篇即点出竹子生长于名山之中,其天性便已超凡脱俗,赋予了竹子一种独特的灵性。这里的“名山”不仅指地理上的高山,更象征着高洁、清雅的精神境界。“性自灵”则强调了竹子与生俱来的纯净与高洁,为后续描绘竹子的特质奠定了基调。
次句“风稍扫地不时停”,描绘了竹林中微风轻拂的情景。风过之处,竹叶轻轻扫过地面,却并未持续太久,暗示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与生命的短暂。同时,这句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与竹子的坚韧与永恒形成对比。
接下来,“伶伦若得裁成管,律吕清音叶帝庭”两句,运用了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律吕”概念,将竹子与音乐艺术联系起来。伶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乐官,据传他发明了十二律,是音乐调性的基础。这里诗人想象如果伶伦能用竹子制成笛子,那么吹奏出的音乐将会如同天籁之音,直达帝王的宫廷。这一设想不仅赞美了竹子的美妙,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社会中和谐、美好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自然特性的描绘,以及与音乐、哲学思想的巧妙结合,展现了竹子在自然界与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