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匡山旧居五首(其三)
明 · 释函是
峡桥茅屋堪谁托,珠海禅房且自安。
山水多因青鬓误,风烟空向白头叹。
旧移方丈从蛛蝄,新植松杉作虎栏。
几载经营岩壑在,潺潺一路石门寒。
山水多因青鬓误,风烟空向白头叹。
旧移方丈从蛛蝄,新植松杉作虎栏。
几载经营岩壑在,潺潺一路石门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感慨。首句“峡桥茅屋堪谁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珠海禅房且自安”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在海边的禅房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山水多因青鬓误,风烟空向白头叹。”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青鬓”与“白头”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青葱的年华因追求山水之美而可能遭遇挫折,到头来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对着风烟长叹,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旧移方丈从蛛蝄,新植松杉作虎栏。”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既有对旧居的怀念,也有对新环境的适应。方丈之地,蜘蛛与昆虫共存,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和谐;新植的松杉与虎栏,则可能是对新居环境的描述,或是对某种特定情境的比喻,寓意着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韧与适应。
“几载经营岩壑在,潺潺一路石门寒。”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顾与感慨。几载的努力与经营,最终留下了岩壑的记忆,而潺潺的流水与寒冷的石门,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