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七)赏析

寿沿江黄制置七首(其七)

宋 · 俞德邻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
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
永言一饭报,眷然清渭滨。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
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之情,以及对学业的追求与执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展现了学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与坚持。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 开篇即点明了学子在晚岁之时,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不畏艰难,前往师门求教的情景。这里的“曳裾”形象地描绘了学子谦卑而坚定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师长的尊重。

“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描述了师门的庄严与神圣,数仞之高象征着学问的深邃,而“冠佩何訚訚”则通过整齐的服饰,展现了师长们的威严与尊严,同时也暗示了学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学子在求学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他们不断地擦拭知识的光芒,用心去理解与掌握;同时,师长们也对他们倾注了极大的关爱与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长进步。

“永言一饭报,眷然清渭滨。” 表达了学子对师长深厚的感激之情,他们承诺将铭记师恩,如同清渭河畔的景色一样,永远铭记在心。这里使用了“一饭报”的典故,强调了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 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求学过程的比喻。燕子找到了温暖的巢穴,马儿渴望着春天的绿草,这些都象征着学子在师长的教导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最后两句表达了学子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他们希望有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无限,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敬仰、以及在求学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展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中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