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宁寺浮图歌
清 · 刘正宗
高标突兀撑霄碧,西俯昆仑东碣石。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
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
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刘正宗的《和天宁寺浮图歌》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景象。首句“高标突兀撑霄碧”形象地刻画了浮屠(佛塔)高耸入云,直插蓝天的雄姿。接下来,“西俯昆仑东碣石”暗示了塔的地理位置,可能位于高山或边陲,视野开阔。
“电光过眼阅大千,咫尺换尽长安陌”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塔的高度使得观者仿佛能以极短的距离看遍世间万象,如同电光掠过,瞬间洞悉万里。接下来的“无风铃铎乍传声,半夜萧萧龙象行”则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夜晚寺庙中的铃铛声在静谧中回荡,仿佛有龙象等神话生物在行走。
“盘空孤鹤栖复惊,下瞰蚁垤日纵横”进一步描绘了浮屠之高,连飞翔的孤鹤都感到惊动,从塔顶向下望去,人间的市井生活如蝼蚁般渺小,日月星辰仿佛纵横交错。
最后两句“寺中老僧去还来,佛灯寂寂照青苔”则引入了僧人和佛灯,增添了禅意,表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岁月的流转,青苔的细节也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宁寺浮图的雄伟壮观以及其所带来的深远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