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宿灵隐禅房次刘邦彦韵赏析

宿灵隐禅房次刘邦彦韵

明 · 史鉴
览胜行行到上方,翠微深处有禅房。
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
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
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
接竹引泉通绝涧,开门放月转回廊。
呼童斲笋烹春茗,拥被论诗觉夜香。
鹿女踏花依净土,鹤群警露唳层岗。
欢娱此去应须得,会合如斯不可常。
莲社逍遥将继远,兰奢称赞独输王。
闻更最苦今宵短,话旧空悲往日长。
晚节莫因些少失,浮生休著许多忙。
刘郎肯践南山约,再绊芒鞋入杳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灵隐禅房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禅意。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领悟。

首联“览胜行行到上方,翠微深处有禅房”,开篇即点出地点与环境,山林深处的禅房,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静谧的基调。颔联“朋来薄暮还投宿,僧悟无生已坐忘”则通过朋友来访与僧人修行的情景,展现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越生死的理念。

颈联“灯火照人归别院,石台敷席对匡床”描绘了夜晚归宿时的温馨画面,灯火映照,石台铺席,与禅房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尾联“天风洒雨沾衣湿,松影和云满地凉”则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禅房内外的清凉与和谐。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继续描绘了禅房内外的细节,如“接竹引泉通绝涧,开门放月转回廊”,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禅宗生活实践的描述。“呼童斲笋烹春茗,拥被论诗觉夜香”则体现了在禅修之余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

最后,诗人通过鹿女踏花、鹤群警露等自然景象,以及与朋友的欢聚与离别之情,表达了对禅宗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与珍惜。“晚节莫因些少失,浮生休著许多忙”则寄寓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融合了自然景观、禅宗思想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