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杭一苇,浊水拍天流
出处:《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 其五》
宋 · 黄庭坚
白雪非众听,夜光忌暗投。
古来不识察,浪自生百忧。
三月楚国泪,千年郢中楼。
无因杭一苇,浊水拍天流。
古来不识察,浪自生百忧。
三月楚国泪,千年郢中楼。
无因杭一苇,浊水拍天流。
注释
白雪:比喻高洁或清白之士。众听:大众的耳闻。
夜光:比喻有才华或珍贵的人。
暗投:在暗处显露。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泛指苦难之地。
郢中楼:楚国的郢都,象征着昔日繁华。
杭:此处可能指杭州,也可能泛指渡河。
一苇:一叶扁舟,象征简陋的交通工具。
浊水:形容水质浑浊,也可象征困境或艰难。
拍天流:形容水流汹涌,象征困境无法摆脱。
翻译
白雪的声音并不被大众听见,夜明珠在黑暗中也避免投射光芒。自古以来,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因此徒然产生许多忧虑。
春天的楚国充满了泪水,古老的郢都城楼见证了千年悲愁。
无法凭借一叶扁舟渡过浑浊的江水,只能任由浊浪拍打着天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赋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八韵寄李师载(其五)》中的第五句。黄庭坚以"白雪非众听"起笔,形象地表达了高洁之志难以被世俗理解的境况,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接下来的"夜光忌暗投"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坚持自我原则的态度。
"古来不识察,浪自生百忧",诗人感慨自古以来贤者常被误解,徒增无尽忧虑。"三月楚国泪,千年郢中楼"运用典故,借楚国悲歌和郢都宫殿的沧桑,寄托对历史沧桑和自身命运的哀叹。
最后两句"无因杭一苇,浊水拍天流"寓意深远,诗人表达出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现实的苦闷,只能眼睁睁看着浊水滔滔,象征着世事纷扰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