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与鲜于茶干赏析

与鲜于茶干

宋 · 晁公溯
吾犹蠹书鱼,岂能味斯文。
但以性所嗜,颇与黄卷亲。
喜闻天下言,孝章有大名。
苟得从其游,亦足慰此生。
向来昌黎翁,始获拜北平。
停鸾与峙鹄,未见心已倾。
朅来涪江上,适遇君远行。
我穷天所怜,特使见异人。
令闻金石奏,暂破蟋蟀声。
相逢已定交,遽别宁忘情。
谪仙不可见,空望江东云。

拼音版原文

yóushūnéngwèiwén

dànxìngsuǒshìhuángjuànqīn

wéntiānxiàyánxiàozhāngyǒumíng

gǒucóngyóuwèishēng

xiàngláichāngwēngshǐhuòbàiběipíng

tíngluánzhìwèijiànxīnqīng

qièláijiāngshàngshìjūnyuǎnxíng

qióngtiānsuǒlián使shǐjiànrén

lìngwénjīnshízòu
zànshuàishēng

xiāngféngdìngjiāobiéníngwàngqíng

zhéxiānjiànkōngwàngjiāngshìyún

注释

蠹书鱼:比喻酷爱读书的人。
斯文:指文章、学问。
黄卷:泛指书籍。
孝章:可能指某位有名的人物,具体未详。
昌黎翁:指韩愈,因其籍贯昌黎。
北平:古代地名,今北京。
涪江:长江上游支流。
异人:非凡之人,此处指对方。
令闻:美好的声誉。
蟋蟀声:象征着秋天或寂寥。
遽别:突然离别。
谪仙:指李白,因其被贬谪而被称为谪仙。
江东云:指代远方,暗示思念之情。

翻译

我如同蛀书虫,怎能品味这文章。
只是因为喜好,常亲近那些书籍。
喜欢听遍天下言论,孝章的名声很大。
如果能与他交往,也足以安慰我的一生。
从前的韩愈先生,初次来到北平城。
见到你如鸾凤齐飞,未见面已心向往。
来到涪江边,恰巧遇见你远行。
命运可怜我,让我遇见了你这样的奇人。
你的美名如金石般响亮,短暂打破蟋蟀的鸣叫。
我们相遇已成知己,匆匆离别怎会忘怀。
虽然谪仙李白不可再见,只能空望着江东的云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与鲜于茶干》,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吾犹蠹书鱼”以书虫自比,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接着,“岂能味斯文”暗示了他对学问的深入追求,而“但以性所嗜,颇与黄卷亲”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书籍的亲近和热爱。

诗人提到“喜闻天下言,孝章有大名”,对孝章(可能是指某位有名的人物)充满敬仰,希望能有机会与其交往。“苟得从其游,亦足慰此生”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贤者为伍,以此为人生一大安慰的愿望。

“向来昌黎翁,始获拜北平”暗指诗人对某位学者的仰慕,可能是指韩愈这样的文学大家。诗人未能立刻见到他,心中已倾慕不已。“朅来涪江上,适遇君远行”描述了与友人鲜于茶干的偶然相遇,这是一次难得的缘分。

“我穷天所怜,特使见异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际遇的感慨,认为这是上天的眷顾,让他得以遇见非凡之人。“令闻金石奏,暂破蟋蟀声”运用了对比,将朋友的言论比作金石般掷地有声,暂时盖过了夜晚的蟋蟀声,显示了交谈的深度和意义。

最后两句“相逢已定交,遽别宁忘情”表达了诗人与鲜于茶干的深厚友谊,即使即将分别,也难以割舍这份情感。“谪仙不可见,空望江东云”以“谪仙”李白自喻,表达了对无法再见鲜于茶干的遗憾,只能遥望江东的云彩寄托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卓越人物的仰慕,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