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侍者求赞
宋 · 释清远
道虽光明,形则山野。
提折脚铛,住深兰若。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
常在左右,觉元侍者。
提折脚铛,住深兰若。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
常在左右,觉元侍者。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修行理念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道虽光明,形则山野。”开篇即以“道”与“形”的对比,揭示了修行之路的内在与外在的矛盾统一。道,象征着修行的真理与光明,而形,则是修行者所处的世俗世界,山野代表了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束缚。这一对比,既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精神超越的坚定信念,也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
“提折脚铛,住深兰若。”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生活状态。折脚铛,可能是指简陋的炊具,象征着修行者生活条件的朴素与简朴;深兰若,则是深山中的小寺庙,隐喻修行者远离尘嚣,潜心修行的生活环境。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地点,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精神风貌。
“拙韵无取,陋容谁写。”这两句则转向对修行者内在品质的赞美。拙韵,指质朴而不加修饰的韵律,寓意修行者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心的真诚与纯粹;陋容,形容外表的平凡或不完美,却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这两句通过对比内外,强调了修行者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尚情操。
“常在左右,觉元侍者。”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将“觉元侍者”作为对象进行赞颂。觉元侍者可能是特定的修行者或象征性的存在,常在左右意味着觉元侍者始终陪伴在旁,给予指导与支持。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觉元侍者的尊敬与感激,也体现了修行过程中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超越之路上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同伴间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