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宋 · 赵彦假
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
馀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
仙人乘云去,玉蛟留潭底。
至今雷雨夕,蛟睡时惊起。
爪劈岩石裂,石罅滴乳髓。
涓涓泉流出,半垂白凤尾。
风来琴筑响,月照缨络侈。
曲折纳深池,彻底清且泚。
筑亭当涧冲,木石相表里。
翠壁润含烟,层峰去天咫。
道人幻出奇,指顾犹未已。
忽驱蛟走斗,瞬息八百里。
怒气挟奔霆,草木为披靡。
儿童惊震掉,面若槁灰死。
达人本大观,谈笑自隐几。
须臾群动息,静坐穷物理。
水石本无心,相激一至此。
馀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
仙人乘云去,玉蛟留潭底。
至今雷雨夕,蛟睡时惊起。
爪劈岩石裂,石罅滴乳髓。
涓涓泉流出,半垂白凤尾。
风来琴筑响,月照缨络侈。
曲折纳深池,彻底清且泚。
筑亭当涧冲,木石相表里。
翠壁润含烟,层峰去天咫。
道人幻出奇,指顾犹未已。
忽驱蛟走斗,瞬息八百里。
怒气挟奔霆,草木为披靡。
儿童惊震掉,面若槁灰死。
达人本大观,谈笑自隐几。
须臾群动息,静坐穷物理。
水石本无心,相激一至此。
注释
洞天:道教指仙境。山水窟:山水形成的洞穴。
神仙:神话传说中的超自然人物。
玉蛟:神话中的蛟龙,通常与玉相关联。
雷雨夕:傍晚雷鸣的天气。
乳髓:形容水滴如乳汁般。
白凤尾:比喻泉水的形状或流线。
琴筑:古代的弦乐器。
缨络:古代贵族妇女的装饰物,这里指月光照耀下的挂饰。
彻底:形容水清澈到底。
冲:冲击,这里指溪流冲击之处。
披靡:形容草木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物理:这里指自然界的规律。
水石:水与石头。
激:激起,这里指相互作用。
翻译
世间著名的洞天福地,只要有山就必然有水。余杭这个地方的山水洞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神仙乘着云雾离去,留下玉蛟藏在潭底。
直到夜晚雷雨时,蛟龙沉睡会被惊醒。
蛟龙的爪子划过岩石,使得石头裂开,缝隙中滴落如乳汁般的液体。
泉水涓涓流淌,仿佛白凤的尾巴半垂在水面。
微风吹过,琴瑟和筑发出乐音,月光洒在华丽的挂饰上。
曲折的水流汇入深池,清澈见底。
在溪涧冲击处建起亭子,木头和石头相互映衬。
翠绿的峭壁湿润而烟雾缭绕,层层峰峦仿佛触手可及天空。
道士展现神奇幻术,动作还未停止。
忽然驱使蛟龙争斗,瞬间跨越八百里。
蛟龙的愤怒带着雷霆,连草木都被吹得东倒西歪。
孩子们惊恐失色,面色苍白如死灰。
通达之人看待这一切,谈笑间洞察事物本质。
片刻后万物归于平静,他静坐深思自然之理。
水与石头本无情感,却因相互作用达到如此景象。
鉴赏
这首宋代赵彦假的《翠蛟亭和巩栗斋韵》描绘了一处山水胜景,以翠蛟亭为中心,展现了自然与神秘力量的交融。诗中通过“馀杭山水窟”、“仙人所栖止”等句,暗示了此地的灵秀与仙气。"玉蛟留潭底"至"石罅滴乳髓"一段,细致描绘了水潭的奇特景象,如蛟龙、雷雨、石乳,富有动态感。
"风来琴筑响,月照缨络侈",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亭子与周围的环境,"筑亭当涧冲,木石相表里",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翠壁润含烟,层峰去天咫"则描绘了山势的峻峭与深远。
最后,诗人通过"道人幻出奇"至"静坐穷物理",借道人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山水之美,也寓含了哲理思考,体现了宋诗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