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念佛
宋 · 施枢
身世皆空境,知空自不悲。
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
裴相安心际,维摩忏罪时。
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
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
裴相安心际,维摩忏罪时。
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身世:人生的经历和身份。皆空:全部都是虚幻的。
境:境界,状态。
知空:了解虚无。
何须:何必需要。
临暮日:面对傍晚的日落。
阿弥:阿弥陀佛,佛教中的救世主。
裴相:裴休,唐代宰相,此处代指安心的人。
心际:内心,心境。
维摩: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
忏罪:悔过自新,赎罪。
同归:共同归向。
无有地:虚无的世界。
明月:明亮的月亮。
秋池:秋天的池塘。
翻译
人生如梦幻泡影,明白虚无就不悲伤。无需等到日落时分,急于寻求救赎的阿弥陀佛。
裴相(裴休)的心境使人安心,维摩诘(佛教人物)在忏悔罪过的时候。
最终我们都回归到无有之地,只有明月照在秋天的池塘。
鉴赏
这首诗名为《老僧念佛》,是宋代诗人施枢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空幻和佛教禅意的理解。"身世皆空境"四句,揭示了诗人看淡世俗,认识到生命虚无之后,内心并无过多悲伤。"何须临暮日,逐急念阿弥",表明诗人不再被时间紧迫所驱使,而是从容地通过念佛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接下来,诗人引用裴相(可能指唐代宰相裴度)和维摩诘(佛教中的菩萨形象)的故事,表达自己在念佛时的心境,裴相的故事象征着安心,维摩的忏悔则暗示着自我净化。最后两句"同归无有地,明月在秋池",以秋池边明亮的月光象征着超脱尘世后的宁静和永恒,寓意着诗人与佛理的契合,以及对无常世界的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僧念佛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佛教修行的执着追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