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亭四言
宋 · 孔武仲
雷震于天,石陨于山。
石则何罪,龙殛石间。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
毋谓恢广,不察神奸。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
万里晦冥,风霆后先。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
睨而不惊,知神之全。
余后过之,间四十年。
乃记其始,以永其传。
石则何罪,龙殛石间。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
毋谓恢广,不察神奸。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
万里晦冥,风霆后先。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
睨而不惊,知神之全。
余后过之,间四十年。
乃记其始,以永其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孔武仲所作的《雷亭四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神秘现象的深刻探索。
开篇“雷震于天,石陨于山”两句,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雷声如同天鼓,石落似山崩。紧接着,“石则何罪,龙殛石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质疑和探究,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表面的意义。
“容而不拒,石则有愆”一句,则是从反面来看待这自然事件,若石无过错,则万物皆有其理。接着,“毋谓恢广,不察神奸”又引出了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敬畏态度,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探寻。
“想方震时,大雨溢川”这一段,通过想象雷声响起之际,大雨倾盆,溪流暴涨,以此来表达自然界的剧烈变动。随后,“万里晦冥,风霆后先”则是对那场景的进一步渲染,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独恨不及,徙倚纵观”一句,流露出作者对于未能亲历那惊雷之感的遗憾。紧接着,“睨而不惊,知神之全”则表达了对自然界无尽变化的接受与敬畏。
最后,“余后过之,间四十年”、“乃记其始,以永其传”两句,则是作者对于这场景的回忆和纪念,以及希望将这种体验传承下去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情感寄托,是一篇融合了哲理与艺术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