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赏析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

宋 · 梅尧臣
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
孤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岩屋。
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

注释

来衣茶色袍:穿着深茶色的长袍。
归变椹色服:归来后换上黑紫色衣服。
孤舟:独自一人的小船。
洞庭:洞庭湖。
落日:傍晚的太阳。
松江宿:在松江边过夜。
水烟:湖面的水汽。
晦琴徽:使琴弦显得模糊不清。
山月:山上的月亮。
岩屋:岩石建造的房屋。
野童:乡村的孩子们。
橡槲:橡树和槲树。

翻译

穿着深茶色的长袍归来,换上了黑紫色的衣服。
独自乘船驶向洞庭湖,夜晚在松江边过夜。
湖面水汽弥漫,琴弦上笼罩着昏暗,山月升起照进岩屋。
野外的孩子们远远迎接,风吹过橡树和槲树,发出沙沙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良玉上人归乡的情景。首句“来衣茶色袍”写良玉上人初到时穿着淡雅的茶色僧袍,暗示了他的清修生活。次句“归变椹色服”则表示他即将回归故乡,换上了深色的衣服,暗含旅途的结束和生活的转变。

“孤舟洞庭去”描绘了上人乘船离开,孤独地驶向洞庭湖的景象,湖面广阔,更显其行程的寂寥。“落日松江宿”则展示了他在傍晚时分抵达松江,选择在松林边的江边过夜,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水烟晦琴徽”通过水雾弥漫,琴弦上的徽音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氛围。“山月上岩屋”进一步描绘夜晚,山月升起,照耀着上人在岩屋中的独处,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写当地乡村的孩子们远远地迎接他,风吹过橡树和槲树,发出沙沙声,这是对当地民风淳朴和自然环境的生动描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良玉上人的归乡旅程,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静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