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四月游禹门有感
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
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
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
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
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首句“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壮观,仿佛一条天降之河,两旁高山如屏风般展开。接着,“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黄河波涛汹涌、震撼人心的景象。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矗立在山顶的古老寺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则通过残破的碑文和褪色的红色文字,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变迁,以及时间对事物的侵蚀。
最后,“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于历史的无知。而“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则以悠扬的渔笛声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活的闲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词语解释
安居的意思:◎ 安居 ānjū[settle down] 安稳地生活;定居...
剥落的意思:[释义](动)一片片地脱落。 [构成]偏正式:剥〔落 [例句]门上的油漆大部分剥落了。(作谓语)...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沧洲的意思: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许由 。” 南朝 齐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春雷的意思:◎ 春雷 chūnléi[spring thunder] 春天打的雷...
崔巍的意思:[释义](形)〈书〉(山、建筑物)高大雄伟。联绵式。山势~。(作谓语)...
丹书的意思:(1).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 斐豹 ,隶也,著於丹书。” 杜预 注:“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有燔丹书,无普赦罪。”《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苟削丹书,得夷平民。” 李周翰 注:“丹书,定罪之书。”(2).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 文王 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史记·周本纪》“生 昌 ,有圣瑞”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止于 昌 ...
断碑的意思: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耳目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指见闻。耳目一新。(作主语) (2) (名)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他是敌人的耳目。(作宾语) [构成]并列式:耳+目...
高崔的意思:北魏 高允 和 崔浩 的并称。均以才识通博著称。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职分四禁之严,事押六曹之重。必得或迟或速,文廉 枚 马 之长;知古知今,学擅 高 崔 之富。”参阅《魏书·高允传》和《崔浩传》。...
高崔的意思:北魏 高允 和 崔浩 的并称。均以才识通博著称。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职分四禁之严,事押六曹之重。必得或迟或速,文廉 枚 马 之长;知古知今,学擅 高 崔 之富。”参阅《魏书·高允传》和《崔浩传》。...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黄河的意思:◎ 黄河 Huáng Hé[the Yellow River (Huanghe River)]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居平的意思:犹居常。 清 冯桂芬 《陈氏五世节烈入祠记》:“一二贵富家居平建祠宇、修祀事,古人以为常,今世輒嘖嘖称盛举。”...
嗟乎的意思:亦作“ 嗟呼 ”。亦作“ 嗟虖 ”。叹词。表示感叹。《韩非子·内储说下》:“嗟乎!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汉书·龚胜传》:“嗟虖!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 唐 玄宗 《<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嗟乎!不復见乎!”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誉美失实,毋亦以耳代目之蔽歟?嗟呼!”...
惊涛的意思:◎ 惊涛 jīngtāo[great wave] 令人惊恐的波涛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惊猜的意思:惊恐猜疑。 唐 高适 《奉和鹘赋》:“望凤沼而轻举,纷羽族以惊猜。” 宋 苏辙 《次韵沉立少卿白鹿》诗:“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李太白轶事》:“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可哀的意思:(1).令人悲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2).可怜。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落空的意思:[释义]没有达到目的或目标,没的着落。 [构成]动补式:落〈空...
漫汗的意思:(1).广大貌。《文选·张衡<南都赋>》:“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刘良 注:“漫汗,言广大也。”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万屋漫汗合,千株照曜开。”(2).散乱貌。 唐 柳宗元 《天对》:“胡纷华漫汗,而潜谓不死?”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而闻见较远,必摭拾往籍,以攷其行事者,亦曰攷,曰徵,而其漫汗,则或焉谱牒杂记之属。”...
莓苔的意思:青苔。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 李瀚 《光孝寺访唐佛》诗:“一径莓苔寒瑟瑟,千年灯火坐萧萧。”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拍岸的意思:◎ 拍岸 pāi àn[beat the shore] 波浪击打岸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屏风的意思:(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
平土的意思:(1).指平原之地。《孟子·滕文公下》:“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汉 蔡琰 《悲愤诗二章》之一:“平土人脆弱,来兵皆 胡 羌 。” 宋 梅尧臣 《送刘秀才归当涂》诗:“梧桐与竹实,安得在平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初税亩说》:“盖田可井者,必平畴沃壤, 班 所云平土可以为法者是也。”(2).平整土地。 林斤澜 《母女》:“四女儿平土如和面,是个平土家。”...
千丈的意思: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人为的意思:[释义](1) (动)〈书〉人去做。事在人为。(作谓语) (2) (形)人造成的(用于不如意的事)。人为的困难。(作定语) [构成]主谓式:人|为...
三千的意思:(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3...
上来的意思:[释义](1) (副)开始;起头。上来先少说话。(作状语) (2) (副)〈书〉总括以上叙述。上来所言。(作状语) [构成]动补式:上〈来...
圣人的意思:◎ 圣人 shèngrén(1) [sage]∶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2) [emperor]∶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岁月的意思:[释义](名)年月。 [构成]并列式:岁+月 [例句]艰苦岁月。(作宾语)岁月的河不停地流着。(作定语)...
天生的意思:◎ 天生 tiānshēng(1) [inborn;born;innate;inherent]∶天然生成在他身上有一股天生的活力,就像阿尔卑斯山山洪一样天生的领袖她天生温文有礼他天生爱美某种天生的进行观察上的无能(2) [be destined]∶命中注定但是功名迟早自有一定,天生应叫的苦也要吃的。——《儿女英雄传》...
天上的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突兀的意思:[释义](形)高耸:山石~。...
万世的意思:[释义](名)很多世代,非常久远。 [构成]偏正式:万(世 [例句]流芳万世。(作宾语)...
雅兴的意思:◎ 雅兴 yǎxìng[aesthetic mood] 高雅的兴趣...
一线的意思:见“ 一线 ”。亦作“ 一綫 ”。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愚民的意思:◎ 愚民 yúmín(1) [blockhead]∶愚昧无知之民(2) [obscurantist policy]∶使人民变得愚昧无知愚民政策...
渔笛的意思:渔人的笛声。 唐 杜牧 《登九峰楼》诗:“牛歌渔笛山月上,鷺渚鶖梁溪日斜。” 宋 柳永 《六幺令》词:“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 清 江昱 《旧县》诗:“瑟瑟微风发,沙头渔笛声。”...
直上的意思:(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一线天的意思:(1).一线天空。 宋 文天祥 《周苍厓入吾山作图诗赠之》:“乌猿白鹤无根树,淡月疎星一线天。”(2).洞窟中或两崖之间仅可见一缕天光者。如 浙江 金华 北山 、 雁荡山 合掌峰 , 杭州 西湖 飞来峰 等处皆有,且甚著名。线,亦作“ 綫 ”。 宋 方凤 《金华游录》:“有天池深广,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里有崖如两扉,而启其一;极黑暗中远望,石扉启处,天光下烛。盖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处,名‘一线天’。” 清 梁章鉅 《游雁荡日记》:“ 灵峯洞 以中有 应真 像,故称为罗汉洞。洞口两石相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