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倅寿诗二首(其二)
宋 · 周紫芝
文石班中侍从联,如公真合在甘泉。
何由魏阙催归诏,未到荆州去路边。
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
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
何由魏阙催归诏,未到荆州去路边。
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
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
鉴赏
这首诗以赞美和祝福的口吻,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诗人通过“文石班中侍从联”这一形象,巧妙地将被赞者的身份与才华相联系,暗示其如同珍贵的文石,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接着,“如公真合在甘泉”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被赞者比作适合在甘泉(古代指皇帝的居所)的珍宝,强调其地位之尊贵与才能之卓越。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表达了对被赞者归隐或退休的期待与惋惜之情:“何由魏阙催归诏,未到荆州去路边。”这里,“魏阙”象征朝廷,表达了对被赞者在官场的不舍;而“荆州”则可能暗喻归隐之地,流露出对其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分外寡求应是福,静中有寿不须仙”两句,揭示了被赞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认为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福气,无需寻求神仙才能获得长寿。这不仅展现了被赞者的个人品质,也传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赏与向往。
最后,“满斟玉色长生酒,烂醉庐峰五老前”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在庐山(庐峰)的美景中,被赞者举杯畅饮,享受着长寿与快乐。这里的“玉色长生酒”象征着长寿与幸福,而“五老”则是庐山的著名景点,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豪迈与欢乐气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被赞者的赞美与祝福,不仅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