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赏析

南溪有会景亭,处众亭之间,无所见,甚不称其名。予欲迁之少西,临断岸,西向可以远望,而力未暇,特为制名曰招隐。仍为诗以告来者,庶几迁之

宋 · 苏轼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

注释

飞檐:屋檐装饰有翘角。
古道:古老的街道。
高榜:高悬的榜单。
游人:过往行人。
令公: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隐:隐居。
濯:洗涤。
路尘:旅途中的尘埃。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聚落:村落。
烟火:炊烟。
城闉:城墙边。
湖光漏:湖光透过树林缝隙。
野意:田野风光。
白帽: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
朱轮:华丽的马车。
归屐:用来归乡的木屐。
落醉巾:被风吹落的酒巾。
改筑:改建。
旧制:原有的格局。
再:再次。
坐宾:座上宾客。

翻译

飞檐下的屋檐靠近古老的街道,高高的榜单鼓励着过往的行人。
没有立即让官员归隐,暂且洗净旅途中的尘埃。
简陋的茅草屋分散在各处村落,炊烟缭绕在城墙边。
树林间隙中湖光透出,明亮的窗户带来田野的新鲜气息。
居民们戴着白帽,过客们的华丽马车随意驶过。
山景优美,让人想留下木屐以便再来,微风吹落了醉人的酒巾。
未来或许有人会改建,但旧有的格局无需改变。
即使我再次来访时已老去,依然能作为座上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宜人的地方,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想要迁就并重建一座名为“招隐”的亭子的愿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更在园林建筑方面的独到见解。

飞檐临古道,高榜劝游人。这两句设定了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景象,飞檐指的是屋檐的边缘,临古道则是说亭子位于一条古老的小路旁。高榜通常用于公告或告示,这里用来劝说过往的游人。

未即令公隐,聊须濯路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将这处风景隐匿起来,只是暂时的愿望,因为还需要让人们知道这里美丽的存在,所以只是轻轻地踏上一点路上的尘土。

茅茨分聚落,烟火傍城闉。茅茨可能指的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而聚落则是村庄的意思,整句话描绘了一种田园诗般的宁静生活。烟火则象征着生活的气息和温暖。

林缺湖光漏,窗明野意新。这两句中,“林缺”指的是树木稀疏的地方,可以看到湖水的倒影。“窗明”可能是指亭子中的窗户清晰无遮挡,而“野意新”则是说远处的自然景色给人以新的感受。

居民惟白帽,过客漫朱轮。居民头戴白帽,显得简单而宁静;而过客则是驾着红色的车轮(朱轮),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

山好留归屐,风回落醉巾。这两句中,“山好”表达了对美丽山景的喜爱和留恋,而“风回落醉巾”则是说微风吹过,带来了一种如醉如痴的感觉。

他年谁改筑,旧制不须因。诗人希望未来的人不要改变这里的建筑风格,因为旧有的设计已经很完美,不需要任何理由去改变它。

再到吾虽老,犹堪作坐宾。这两句表达了即使自己将来年老,仍然愿意回到这座亭子里做一位安静的座客,享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

猜你喜欢